范文 导航

南通三中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自我评价报告

浏览:90642022-04-11

  通南三中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自我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

  我校创办于1952年,是解放后通南市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所中学。办学55年,学校恪守“崇德博学”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有以教育部前副部长z为代表的领导干部,有以火箭技术研究员z为代表的科技精英,还有以世界冠军z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人才。

  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2000年4月,省教育评估院授予我校“国家级示范综合高中”称号。20**年,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250万人民币,“通南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挂牌。20**年,经省教育评估院考评,我校转评为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年5月,原通南市第三中学与原通南师院附中正式合并,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年5月,经通南市政府批准,江苏省通南中学与通南市第三中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办学,学校翻开了办学史上崭新的一页。最近三年,学校取得了包括“江苏省文明单位”“通南市文明单位”“通南市政风行风评比先进单位”等10多项重要荣誉。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06人,其中专任教师266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1人。校舍面积达5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在校学生近4000名,有7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46个班,高中28个班。由于初中施教区生源多,考虑到学校的容量,近两年高中压缩了招生规模,在校高一263人,高二261人。今后学校将围绕打造“优质”初中、办好“特色”高中的目标,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联合办学的满意答卷。

  第二部分 课改主要做法、经验、成绩

  自20**年8月进入高中新课改以来,学校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推动新课改实施,课改实践促进了教育理念变化、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和学校生活的变化 。处在课改最前沿的教师,他们是课程理念与课改实践的对接者,他们对课改充满信心,以极大热情投入实践。学校承担部级、市级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各一项;教师个人市级课题9项,体育课改方案获省二等奖;教师发表论文300多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优秀课、教学设计等比赛中获奖67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两项,省一、二等奖8项, 30多人获大市一、二等奖。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全省新课改汇课活动中上示范课两次,在全市教研活动中作新课改培训3次,对全市体育教师进行校园集体舞培训一次。教师们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学校实施,关键看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为了使我校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接受新课程、了解新课标,尽快转变观念,新课程实施之前,校长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等书籍。通过学习,班子成员明确了课改的目的、意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质量观,提高了课改实验的积极性、自觉性,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了思想理念上的准备。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指导的开展好,我校特别组建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主抓高中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组长、网络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担任。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承担着研究新教材、组织校本培训、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任务。

  2、确定课改实验方案,使课改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顺利实施。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精心设计了课改实验方案。方案中对实验的内容和时间做了详细的安排。实验方案出台以后,实验指导小组成员和实验教师结合新的高考方案,共同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反复论证修改得到一致认可后,各学科组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了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3、加强师资培训,使教者首先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

  (1)我校任课教师在上岗前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首先接触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了新课标。为了让领导和教师感受课改,我校先后派主抓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去广州、青岛等地学习课改经验,观摩新课程课例。

  (2)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书,学校定期对教师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检查与考核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3)组织教学、教研的“青蓝工程”。每学期在各级组教师的配备上,同级组同学科实行中青年教师的优化组合,通过“一帮一”活动的开展,加强“传、帮、带”,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落实“四个一”的要求。根据教育局的读书活动要求,学校图书馆配齐了教师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积极为中青年教师自学、研究教材提供条件。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育专着,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于期末上交一份教研论文、一篇教学案例。

  (4)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根据教师自身成长和教学需要,从20**年开始,每年暑期学校都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先后邀请了教育局秦建荣副局长、市教科所杨曙明副主任、南师大教授、教授级高级教师通中教科处陈杰主任等专家,就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方面的问题来校讲学。

  (5)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有课程培训、教材研究、《课标》、《考试说明》、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讨、教学活动的观摩,建立外出教研回学科组或备课组汇报交流制度。支持教师学历进修,现研究生毕业1人,40人再度教育硕士,今年新报考10人。

  (6)开展校内教学比武活动、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自20**年起开展了三届教学能手的评比、两届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

  4、打破传统的备课模式,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渗透研究性学习。

  学科组备课组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建设,特别在新课程下越来越凸显学科组与备课组的作用。对教材进行处理重组、校本化研究必须靠团体的力量。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科组长与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活动要求与内容。教务处分管主任深入学科组、备课组参加活动,加强指导,使学科、备课组功能及效益实现最大化。

  学校加强了教学设计研究。通过教师之间的讨论研究,教师深刻认识到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并设计好练习。其次要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再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是哪个开课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教学行为里。为了做到这三点,教师必须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更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准备,例如:课上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直观材料,采集一些实物标本,或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资料(文字、图片、数据)、研究一些课题、做一些社会调查、制作一些教具。通过教学设计研究,教师认识到新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一个话题、一个方法。实验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共同交流的主题和学习的方向。教材本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备课不是死备知识,而是精心安排活动步骤和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性学习,不断产生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5、用新的标准去评价课堂教学。

  大力开展校内听课,评课活动,校长室、教务处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每周2节的调研听课,把“教学是否开放”作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之一。看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看教师是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教师是否摆脱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积极的实践,主动的探索;看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发现”产生新的知识。缪建新校长就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专题辅导报告,使课堂教学的理论通过实践而得到贯彻。

  成功组织了“新课标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自20**年起,已经组织了三次大型的对外开课活动,较好的展示了我校教师的精神风貌、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心准备,上课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科组教师通过参与备课、试讲的磨课的过程,也得到不少的收获,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培养了合作意识,对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6、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丰富课程内容,努力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执行两种实施方案。一种是体育、艺术“2+1”工程,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校确定活动项目和指导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活动项目。如,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手工绢花的制作;具有演奏绘画才能的学生可以到音乐、美术室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可以在模拟世界中设计自己的动感画面。这些活动课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突出活动的实效性,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场地,使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

  另一种实施方案是年级承担实施的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系列,指导教师由班主任兼职。此项活动方案,开设主题系列,通过跨度一学年(20学时)或跨度一学期(10学时)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人品质。各活动小组根据活动课主题所提出的学习场地,深入社区、街头、饭店、垃圾站、垃圾处理场、动物园、养殖场、环卫局等进行实地调查、理解与认识,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体验情感、丰富自己的人生。

  注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根据师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先后开设:中学生生活指导、时事开讲、厨房化学、航天科技、历史人物评说等六种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在高一、高二选学,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7、运用多元标准,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了更新教师的理念,学校确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学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主课题,引导教师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用多把尺子衡量出更多的好学生,体现新课程的评价观。

  学校开设了20多个兴趣小组供学生们选择,每年的12月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舞台,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肯定,体现了新课程的多元评价观。设置了特优生奖、年部学习状元奖、优秀团员班干部奖、学习标兵奖、特长生奖,评比每月一星,用不同的评价条件、评价标准衡量出更多的好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工具被普遍采用,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第三部分实施新课程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几年来的实验,我们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深感课改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有:

  (1)新教材知识的呈现是螺旋上升的形式,给授课教师较大的空间,有些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难度由此而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显得不系统。所以一些教师仍然使用旧的教学方法。

  (2)大班额带来的学生学业基础差异较大,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运行不畅,大班型使教师的批改量相对加大,而新课程又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量的时间备好课,批改时间和备课时间出现了矛盾,同时大班型影响上课的效果;综合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关注。

  (3)现实的教学设备显得力不从心,理想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的设施不配套,如:新课程站在一定的高度选择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知识、新内容,要想科科都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备显得有些不够用。

  (4)教者担心学生学习会出现两极分化,小组讨论会造成新的“旁听生”,因为新课程的开放性、主动探索性和一些习题的配置容易造成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参与性差,探索知识上有障碍,参与探索也只限于形式上的参与。

  第四部分 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打算

  针对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分阶段、 有重点地把课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学习,积极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视问题,才能辨清实际,才能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与课改实验同步发展。我们要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教研、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把教室变成教研室,让教师在实践与教研中成为教研者,实现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发展,切实有效地培育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改创新水平。我们将对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等几个项目,深入推进新课程课题研究。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课题意识、研究意识,做到边教学、边反思、边研究。学校将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和主题,明确课题组内的工作目标和分工,并要经常组织开展研究交流活动。做到以课题深化、带动课改实验,使课改实验在各项课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4、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工作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因此,我们要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把学校管理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逐步转变到“人本管理”和“课程管理”上来,不断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富于学校个性的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充分挖掘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使学校工作向个性化、高效化发展。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就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破除困惑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课程改革工作,不忘职责,不断创新,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为我校的教育品牌在新的时代获得更大的升值空间而奋斗!

篇2:在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局长在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报请区领导同意,今天召开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了顺利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课改前期准备工作。本学年,我区一半以上的学校率先在起始年级开始了新课程的探索实验,为我区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启动的新课程实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去年10月份,省教育厅专题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对全省49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以来,我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干部和学校领导分批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这一切,都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和业务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预示着我区的课改工作从行政准备向全员参加的过渡,标志着我区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启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活动。

  同志们,随着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和配套文件的逐一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课改的阵地,并形成越来越浓厚的课改气氛,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课改愿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教科研和专业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站到课改的前列,深入到老师们中间,感受课改,了解课改,指导课改和支持课改。为此,我代表区教育局提几点工作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快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发展江东基础教育质量优势的需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又对基础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课程改革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首先,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其次,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行基础教育课程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问题、弊端突现: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应试”成为主要目的,势力强大,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在这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比如增加了“心理健康”、“写字”、“信息技术”、“双语”等地方特色和像李惠利小学那样科技校本特色教学,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使我区学生在夯实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力、意志、情感等诸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劈波斩浪,乘势前进,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区基础教育质量优势的巩固与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实施。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加快课程改革的责任感。

  2.加快课程改革是融入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推进江东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已顺利地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的基础部门,应当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有更大作为。放眼世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当前,我江东教育正以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稳步前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内涵发展,引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正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良好契机。***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重要位置。”为此,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从加快江东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推动课程改革有条不紊进行

  (一)我区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面向”、“20**”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全面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力争早日取得成效和经验,使我区的素质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实验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改革实验,验证课程设置及学科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并据此提出适用于区域基础教育修订建议。创设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关心和支持学校课程改革、支持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社会公民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和谐氛围。通过创造性地实验,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1.课程管理的突破:确立现代课程观念,构建新颖的、具有我江东特色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努力适应课程功能的转变和内容的调整。

  2.教师理念的突破:培养一支具有新课程理念和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理解把握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实验课程的师资队伍。

  3.课程实施的突破: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探究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评价体系的突破: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尝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和标准,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主要内容

  根据我区教育改革及课程资源基础,确定以下实验内容:

  1.进行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小学和初中分别用6年和3年的时间,对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一轮系统、完整的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按学科编写实验论文集和课例集。

  2.加大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研究的力度。通过实验,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江东特色课程建设。

  3.加强综合性课程研究。要努力领会综合性的实质,探究实施策略。一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探索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内容的实施策略和具体组织形式,建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编写结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料。二要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研究。积极探索、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内容的实施策略和具体组织形式。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运用各学科新教材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学和对口中小学合作办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5.探索中小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探索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尝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6.进行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增强改革意识。进行新课程实施队伍培训模式研究,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逐步形成一支能承担本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四)实验步骤: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安排,我区从20**年秋季起,选择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为实验对象。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按国家新课程标准进行实验,实验教材从教育部所提供的各科教材中选择,实验周期初中为三年,小学为六年。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年9月-20**年8月)

  成立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年级的各科新教材,制定课程改革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学习和考察等工作。

  2.实施阶段(20**年9月-20**年6月),分三个时期:

  ⑴实验初期(20**.9-20**.8)

  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组织新教材试教,制定各科新课程教学评估标准,研制江东小学素质评估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和资料积累工作,并制订相应的评估办法。

  ⑵实验中期(20**.9-20**.8)

  在取得初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课程标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改革办法,初步形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完成江东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期研究报告和有关的阶段性总结。

  ⑶实验后期(20**.9-20**.6)

  推广前3年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有益经验和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江东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

  3.总结推广阶段(20**.7-20**.12)

  总结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撰写课改工作总结,完

  成课改实验研究结题工作,编辑课改实验研究成果集。评比表彰课程改革实验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学校要根据教育局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取得实效。要充分估计转变教育观念的难度,认真组织校长、教师学习《决定》和《纲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课程改革实验,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做好准备。要有计划地、持续不断地组织向全社会宣传《决定》和《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内容,引导全社会理解、参与并支持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区教育局已成立许区长为顾问,局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其他各科室、局直属单位要全力配合。各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对实验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总结实验工作的经验并组织交流与推广。

  3、加强教师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师资准备。师资培训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工程。要制订并实施实验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按照省市基础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实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计划和进度。要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市、区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学习培训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区教研、科研、师训、装备和各校协同配合,通过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理论讲座,开设课程改革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骨干实验教师赴其他课程改革实验区参观学习,开辟课程改革网站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4、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要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学校的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部门的联系,发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形成实验区工作的专业指导力量。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为中小学推进教学改革服务。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对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切实提高实验工作质量。

  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要积极利用社区内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资源,认真听取和咨询有关意见,引导社区积极地参与改革;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积极的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

  同志们,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2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怀着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团结协作,奋发开拓,扎实工作,共同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我深信,我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3:局长在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抓住课改契机加速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

  局长在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报请区领导同意,今天召开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了顺利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课改前期准备工作。本学年,我区一半以上的学校率先在起始年级开始了新课程的探索实验,为我区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启动的新课程实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去年 10月份,省教育厅专题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对全省49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今年以来,我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干部和学校领导分批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这一切,都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和业务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预示着我区的课改工作从行政准备向全员参加的过渡,标志着我区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启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活动。

  同志们,随着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和配套文件的逐一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课改的阵地,并形成越来越浓厚的课改气氛,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课改愿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教科研和专业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站到课改的前列,深入到老师们中间,感受课改,了解课改,指导课改和支持课改。为此,我代表区教育局提几点工作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快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发展江东基础教育质量优势的需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又对基础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课程改革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首先,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其次,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行基础教育课程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问题、弊端突现: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应试”成为主要目的,势力强大,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在这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比如增加了“心理健康”、“写字”、“信息技术”、“双语”等地方特色和像李惠利小学那样科技校本特色教学,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使我区学生在夯实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力、意志、情感等诸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劈波斩浪,乘势前进,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区基础教育质量优势的巩固与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实施。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加快课程改革的责任感。

  2.加快课程改革是融入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推进江东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已顺利地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的基础部门,应当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有更大作为。放眼世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当前,我江东教育正以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稳步前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内涵发展,引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正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良好契机。***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重要位置。”为此,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从加快江东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推动课程改革有条不紊进行

  (一)我区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面向”、 “20**”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全面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力争早日取得成效和经验,使我区的素质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实验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改革实验,验证课程设置及学科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并据此提出适用于区域基础教育修订建议。创设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关心和支持学校课程改革、支持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社会公民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和谐氛围。通过创造性地实验,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1.课程管理的突破:确立现代课程观念,构建新颖的、具有我江东特色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努力适应课程功能的转变和内容的调整。

  2.教师理念的突破:培养一支具有新课程理念和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理解把握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实验课程的师资队伍。

  3.课程实施的突破: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探究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评价体系的突破: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尝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和标准,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主要内容

  根据我区教育改革及课程资源基础,确定以下实验内容:

  1.进行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小学和初中分别用6年和3年的时间,对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一轮系统、完整的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按学科编写实验论文集和课例集。

  2.加大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研究的力度。通过实验,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江东特色课程建设。

  3.加强综合性课程研究。要努力领会综合性的实质,探究实施策略。一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探索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内容的实施策略和具体组织形式,建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编写结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料。二要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研究。积极探索、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内容的实施策略和具体组织形式。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运用各学科新教材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学和对口中小学合作办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5.探索中小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探索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尝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6.进行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增强改革意识。进行新课程实施队伍培训模式研究,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逐步形成一支能承担本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四)实验步骤 :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安排,我区从20**年秋季起,选择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为实验对象。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按国家新课程标准进行实验,实验教材从教育部所提供的各科教材中选择,实验周期初中为三年,小学为六年。 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年9月-20**年8月)

  成立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年级的各科新教材,制定课程改革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学习和考察等工作。

  2.实施阶段( 20**年9月-20**年6月),分三个时期:

  ⑴实验初期(20**.9-20**.8)

  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组织新教材试教,制定各科新课程教学评估标准,研制江东小学素质评估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和资料积累工作,并制订相应的评估办法。

  ⑵实验中期(20**.9-20**.8)

  在取得初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课程标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改革办法,初步形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完成江东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期研究报告和有关的阶段性总结。

  ⑶实验后期(20**.9-20**.6)

  推广前3年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有益经验和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江东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

  3.总结推广阶段(20**.7-20**.12)

  总结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撰写课改工作总结,完

  成课改实验研究结题工作,编辑课改实验研究成果集。评比表彰课程改革实验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学校要根据教育局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取得实效。要充分估计转变教育观念的难度,认真组织校长、教师学习《决定》和《纲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课程改革实验,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做好准备。要有计划地、持续不断地组织向全社会宣传《决定》和《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内容,引导全社会理解、参与并支持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区教育局已成立许区长为顾问,局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江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其他各科室、局直属单位要全力配合。各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对实验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总结实验工作的经验并组织交流与推广。

  3、加强教师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师资准备。师资培训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工程。要制订并实施实验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按照省市基础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实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计划和进度。要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市、区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学习培训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区教研、科研、师训、装备和各校协同配合,通过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理论讲座,开设课程改革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骨干实验教师赴其他课程改革实验区参观学习,开辟课程改革网站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4、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要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学校的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部门的联系,发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形成实验区工作的专业指导力量。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为中小学推进教学改革服务。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对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切实提高实验工作质量。

  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要积极利用社区内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资源,认真听取和咨询有关意见,引导社区积极地参与改革;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积极的职能,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

  同志们,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2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怀着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团结协作,奋发开拓,扎实工作,共同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我深信,我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