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雨花台中学创建省四星级示范高中情况汇报发言稿

浏览:82182022-04-02

  花雨台中学创建省四星级示范高中情况汇报发言稿

  ----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今天,对于我校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它必将载入花雨台高级中学的发展史册,今天,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全体雨中人为之奋斗、期待了六年。江苏省四星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是拓展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加快发展、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位的重大举措。从99年开始,我校就把目标锁定在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上。六年来,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以创建为契机,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踏实扎实的办学举措,使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均获得了时代性跨越式的发展,为创建四星级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始建于1957年9月。1997年,花雨台区人民政府投入资金1.1亿元易地新建学校。现学校占地面积180多亩,建筑总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总资产(含地价)近4亿元人民币。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0个,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30人。早在1980年我校就被南京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要办好的13所学校之一,1997年通过南京市重点中学验收,1999年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学校地处全国著名的花雨台风景区南侧,北依区政府、东邻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西靠中兴通讯。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富有文化品位,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等59项殊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内涵发展、社会声誉、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市教育局领导称赞学校是“城南第一校”,区委、区政府赞扬学校“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学校已经成为政府放心、老百姓满意、毕业生争相报考的学校;在南京市现有三星级学校中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前列,被同行誉为领跑的学校。

  我校办学的历史虽不算悠久,但学校抓住了发展机遇,凭借着高起点、高品位、重内涵、重特色的“树状思考”的办学思路,为学校赢得了高层次上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成为南京市颇有影响的窗口学校之一。

  我校办学的“树状思考”是: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为大树的根基,以“队伍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科研文化和校园文化”等五项文化建设为大树主干,以科学型学校管理为营养液,使学校这棵事业之树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

  下面我的汇报分为五个部分。

  一、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我校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与20**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精神相吻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学校多种教育要素间的全面、自由、整体、协调的育人氛围。其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间的和谐发展,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文与理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等。我们认为:学生和谐发展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多元协调、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和谐发展,内容包含品德的和谐发展、知识的和谐发展、能力的和谐发展、身心的和谐发展和观念的和谐发展。2000年我校在北教学楼前树起了一座不锈钢雕塑,名为“谐”,寓意着花雨台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校这一办学理念的确立,是在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长期实践中思索凝炼而成的,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和以人为本的生命内涵。

  学校建有“和谐发展成果展室”,编印了《和谐发展指南(学生读本)》、《和谐发展指南(教师读本)》等和谐发展系列丛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自觉追求之中,体现在雨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和无限风采之中。

  办学体会之一: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对引领学校发展的校长而言,首先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工作思路。办学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办学理念是“旗”,举好这面旗,我们的事业就会勇往直前。

  二、管理模式:科学型学校管理

  学校设有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信息处、总务处、办公室等六个处室。教师办公室按年级组划分,同时设有13个教研组。

  2000年,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对学校管理形成两点共识。其一,管理需要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立足基础,第二层面,追求发展。立足基础主要是优化“三大秩序”--教学秩序、教育秩序、校园秩序。这是每天都要遇到的面广量大的学校管理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追求发展,就是要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改革学校管理,加速学校的发展。其二,无论是立足基础,还是追求发展,都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讲科学、用科学,尤其是在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征程中,学校管理更是增加了对科学需要的迫切性。科学型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管理的实践过程。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型学校管理的模式,并已形成“1、3、5、7”的做法:“1”指一个“学校章程”,这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统领性规章;“3”指三根支柱,分别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和科学型学校管理;“5”指五项机制,即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专项考核制、成就激励制和多元引领制;“7”指七条途径,即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管理、重点管理和“问题”管理。以上每一项机制、每一条途径,我校都已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实施的办法。学校领导多次应邀在省内外校长培训班上做过专题讲座。科学型学校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健康、有序、高效、快速地发展。

  学校的办学体会之二: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学校管理的千头万绪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结”,解开这个结,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三、办学途径:五项文化建设

  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队伍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科研文化、校园文化等五项文化建设。

  1.队伍文化建设

  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25人。学校的教师队伍具有“三多”的特点:一是中青年教师多。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数的61.6%;二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多。专任教师100%的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有硕士4人,在读硕士12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5人,赴澳大利亚、英国等出国研修的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71.6%;三是骨干教师多。有特级教师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2人,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21人。近三年获得过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58人次。在全国及省、市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录相课或讲座的教师有120余人次。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有4人,平均年龄46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均长期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均获得过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称号。学校领导班子在历次上级组织部门进行的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第。20**年学校领导班子被区政府表彰为“四好领导班子”。

  学校中层干部共有12人,平均年龄41岁,均为中学中、高级职称,获得各类市级以上表彰的有18人次。

  学校的干部队伍具有“三强”的明显特点:一是创新精神强,表现在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带来的管理新课题,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的质量新课题,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带来的效益新课题,在机制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二是团队意识强,由中层以上干部组成的干部队伍是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大家以大局为重、相互尊重、精诚合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整体功能;三是综合素质强,每一位干部都能忠于职守、敬业精业、尽心尽责,表现出了应对事业发展的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表现出了应对实际状况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表现出了应对较为复杂局面的沟通才能和协调才能。学校党支部充分履行了保障监督功能。20**年6月,学校党支部获“南京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学校的民进支部积极参政议政。学校的教代会及工会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参与民主管理等,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营造不断创新、和谐共进的人际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境界和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是队伍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队伍文化建设中,学校已基本形成了“1、2、3、4、5”的做法:“1”,指一个重点,即以建设一支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工作永恒的重点。刚刚调任花雨台区教育局长的冯建强同志在《和谐之链──试论以教师的和谐发展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此文发表在20**年9月12号中国教育报和《江苏教育研究(20**年第十期)》上)一文中提出,和谐发展的教师团队应当具备教风纯正、素质优良和富有团队精神三个要素。“2”,指两个提升,即提升师德水平和校本水平。在师德建设方面,“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已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在校本培训方面,学校将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多层次、多样化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先后开展了普通话、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教学、课程改革、科研选题、论文撰写等多种培训,受到了预期的效果。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习会,每年开展“十个一”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沙龙,畅谈教学体会、倾吐教学困惑、介绍成长经验等。在校本教研方面,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三要素,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3”,指三项制度,即进人招聘制、逐级聘任制、成就激励制。“4”,指四个计划,即旨在推出名师的《名师计划》、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才计划》、旨在树立高尚师德的《形象计划》、旨在增强凝聚力的《暖心计划》。“5”,指五个办法,即《教学过程量化考核办法》、《师德水平量化考核办法》、《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办法》、《年终奖考核办法》和《教育教学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

  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感到满意或较满意的教师占到98%以上。教师中已形成了“精诚、精心、精通”的优良教风。20**年学校荣获“南京市优秀师德群体”和“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班级文化建设

  (1)自主育德,引领学生自我发展。我校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尝试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育德。主要以实施自立目标管理,来构建高中生自主修德机制。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立目标评价表》,使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可以随时对照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其次,编写了《自主修德实践手册》,内容包括“座右铭”“闪光足迹”“真情告白”“老师心声”“家长寄语”等栏目。第三,采用多元激励的形式,针对自主修德的内容,共设立十五个奖项,及时进行评价激励。

  (2)班级文化,内化学生优秀品质。我校在实践中已将班级文化演绎成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教室文化、行为文化和志愿者文化。

  志愿者文化是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学校出台了《花雨台高级中学青年志愿者文化建设章程》,提出了“事事都有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口号。学校通过招聘志愿者的形式让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学校的文明值勤、班级管理、卫生保洁等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服务中。志愿者们还把活动延伸到社区,参加各类公益劳动,为孤老服务,为“十运会”服务等等。反思志愿者文化,其意义为:一是增强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内化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3)学习代英,引导学生树立楷模。我校多年来深入进行的班级文化研究,始于学习恽代英烈士活动。我校学代英活动已坚持了20年,形成了学代英活动的“八个一”,一个《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一个恽代英奖学基金会(常年设有10多万人民币);一尊恽代英汉白玉塑像;一本《楷模──恽代英》校本教材;一间恽代英烈士纪念室;每年去上海拜访一次恽代英儿子恽希仲先生(1999年,恽希仲来到我校参观、看望师生,并向恽代英基金会捐款2000元);每个班级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学代英为主题的班会;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恽代英班级、恽代英团支部和恽代英奖学金获得者。“学代英,创特色;学代英,树理想;学代英,做好人”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独特厚重的特色要求。我校学习恽代英的情况曾先后被《文汇报》、《江苏教育》、《南京日报》等报刊杂志报道过。

  近三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传统美德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等集体荣誉。学校评选出“三范班级”(规范、示范、模范)计91个班次;恽代英奖学金雨中学子奖105人次;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道德风尚、社会活动等单项奖计7200人次;校三好生1100人次,校优秀学生干部168人次,六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先进班集体,49位同学获省、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江苏省“未来科学家”知识竞赛、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南京市中学生网页制作比赛等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得表彰的达297人次。

  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体的德育优势和“求真、求善、求美,立志、立德、立业”的优良校风。

  3.课程文化建设

  完善课程结构体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注重大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按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努力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发展规划》,构建了综合实践类(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性课程类(兴趣类,拓展类,提高类)、学校特色文化类(班级文化、足球文化等)和选修类共四大类组成的校本课程结构。出台并实施了《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等课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课程开发的有效进行。

  多年来,我校充分利用“花雨台”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逐步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编印了《楷模--恽代英》、《建构班级文化》、《人文花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学会探究》、《足球文化》等校本教材。开设了以“面向现代科技,追求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学年开设各类选修课近30门,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各类技能等,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民俗文化》、《旅游地理》、《人类未解之谜》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校每年举办“四个节”,即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展示,素质得到提升。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建设优势。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关注教学细节。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最经常、最细微的管理,同时也是学校最主要、最见水平的管理。我校在认真执行南京市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抓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结合课改的需要,对教学常规提出了“学、记、听、思、研”五个字的新要求。学--每月学习一篇课改文章;记--写好每堂课的教学后记;听--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思--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研--每学期写一篇典型案例或研讨论文。常规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也是细节管理。学校实施了《教学过程量化考核办法》和年级组视导制度,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检查督促,及时评价调控。并坚持实行“三个一”,即一月一次全校教学工作通报会,一月一份教学工作简讯,一周一次校长教学工作例会,保证了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强化教学问题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学校强化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行有效教学为归宿的意识,将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都有研究课题,已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共用、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集思广益,共享课程资源。坚持教学即研究的理念,通过信息交流、同伴互助、集体备课、经验共享、专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学校已基本普及教师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接口遍布校园,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80%以上的课能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整合点。学校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设网络教学示范课20多节,有30篇电教论文在省市获奖,为全市的网络课的教学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4.科研文化建设

  我校是南京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在“十五”期间共进行了十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包括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省级课题《自立目标多元激励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关于德育研究的省级课题《高中生自我修德的探索性研究》,关于学科教学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课程改革的市级课题《面向现代科技,追求和谐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关于心理教育的市级课题《班主任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关于信息技术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已成为我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形式。①科研培训。聘请魏书生、成尚荣、杨启亮、刘永和等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教师们在专家引领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研方法。②教师论坛,提供了教师与教师交流对话的平台。“自主育德”的德育论坛、“师生平等对话”、“新课程理念下好课的标准”等教学论坛,使教师们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丰富了理念,增长了智慧。③论文报告会,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④开展论文、案例评比,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细节,在个人反思的过程中,提升了科研水平,加速了专业成长。⑤校园网的“课改科研”栏目,为教师及时交流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栏目有:课题研究、课改动态、科研培训、教师论坛、好书推荐、课程超市等。

  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有五项教科研成果在全市推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先后3次面向全市开设多节示范课,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有10人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教学设计和CAI课件”获南京市一等奖。“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阶段评审中,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学校,“高中生自我育德的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80%以上教师每学年均有教科研论文。学校每学年都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现有200多篇获奖优秀论文收录在我校三本教育教学论文集中,有85篇较高水平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同时,我校教师参与或独立撰写的著作有75部之多。

  5.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的校园建设经过了由“净化、绿化、美化”向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化。可供全校师生*的名人广场,中外名人塑像与绿色花草交相映辉,宽敞清幽、盈显文化气息;石刻赠言小道,英语长廊,电子显示屏,触摸式信息查寻系统,不锈钢“谐”雕塑等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不彰显一种人文内涵。学校多次向全体师生征集文明用语、格言名句,精心制作后布置在校园内。学校的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宿舍文化、大厅文化、餐厅文化,使校园到处飘溢着师生的精神芳香。每天上学、放学时,文明礼仪值勤的师生、校领导在门口迎来送往,大厅电子屏幕每天公布“今日天气”打出温馨的问候提示语,元旦联欢会、教工运动会邀请教师家属一起参加等,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

  学校每年举办“四个节”,院士、教授见面会,专家、名人来校做报告,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次鼓舞激励;校长爱生接待日,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倾听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成立“静心坊”,让学生倾吐困惑和迷惘,为学生排忧解难;英语长廊外教的风趣幽默总能引起同学们开心的笑声;每年精心设计的高三毕业典礼的场面隆重而热烈,校长的贺辞与祝福,师生的回忆与向往,让学生来得自豪、走得荣耀;校园电视台由学生自己摄像、制作、播音、主持;学生团校、党校使学生的政治热情得以升华;学校新雨文学社定期召开作品研讨会,出版《润》期刊20多期,发表学生作品1000多篇;新雨文学社获南京市中学“十佳文学社”称号;学校合唱团向全校学生招聘队员,经常排练,参加南京市京剧合唱节比赛获一等奖;学生会干部竞聘演讲、竞争上岗;学校成立摄影、美术、书法、机器人比赛等兴趣小组,在各种比赛中成绩斐然;传统足球项目无论是代表中国赴奥地利比赛,还是参加省、内外足球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冠军,带动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构建校园文化、浸润人文精神的一系列行为举措,让学生在参加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南京市优美校园、南京市优秀绿化景观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绿色景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势。

  办学体会之三: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五项学校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队伍文化建设。队伍文化建设的水平是学校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队伍文化建设是“纲”,握紧这个纲,学校文化建设就会纲举目张。

  四、办学成效:和谐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较好地实施了“十五规划”,并已初步形成了五项办学优势,即以大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建设优势,以班级文化为主体的德育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足球项目为代表的体育优势,以绿色景观为主题的校园环境优势,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详细内容见自评材料)

  近三年,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省综合考试,首次合格率平均达90%以上,优秀率达35%以上,补考后合格率达100%。尤其近三年高考成绩喜人,03、04年高考推进率在南京市名列前茅,受到花雨台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的隆重表彰。因20**年高考成绩突出,20**年2月,南京市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安排在我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市85所完中的校长、分管校长和各区县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等300多人。20**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三年前高一招生时,南京市中考前6000名学生我校只有35人,但经过全体师生的凝心聚力、奋力拼搏,05年高考本一、本二达线人数、最高分、600分以上人数等四项指标名列市区所有三星级学校第一,甚至超过部分四星级高中,200多人被南大、东大等高等院校录取。为此,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对我校和谐发展业绩及高三工作经验做了报道。区委区政府奖励我校人民币55万元。近三年每年都有75%左右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10%左右的毕业生被全国一流高校录取。

  近三年,在市区小发明小创造竞赛中我校有40余人次获奖。有85名同学在全国及省、市组织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作文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297人次在省、市级各类体育、美术比赛中获奖。19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近几年,我校先后承办了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江苏省中学生(苏南片)田径运动会,南京市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校足球队04、05年连续获江苏省中学生“省长杯”足球比赛冠军。20**年又获江苏省中学生足球赛第二名。

  三年来,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贯彻体卫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江苏省园式林单位、江苏省‘省长杯’足球赛冠军、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等59项殊荣;

  三年来,有全国人大、国家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及区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学校接待过“日本教育工会代表团、意大利教育代表团、英国切尔摩谷中学校长、美国中学生代表团、上海、深圳、浙江、新疆教育考察团”等60多个国内外教育代表团队的考察、访问;在学校召开的现场会(或由学校承接的会议)有全国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年会、全国教科研成果展示及优质课大赛、江苏省中华传统美德研究现场会、江苏·山西两省校长论坛、江苏省首届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南京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南京市化学年会、南京市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现场会等22次市级以上会议。

  过去的三年对于雨中人来说,是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不平凡的三年,是内涵发展、社会声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三年,是创建名校、提升品位、奋力前行的三年。

  五、努力方向:创建全国名校

  学校经自查自评,感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①学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不够充分。与国外的教育交流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学生层面的、有深度的国际交流。②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不够深入,在课程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方法。学校有信心在“十一五”期间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学校于20**年8月拟订了《“十一五”(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该规划已经专家论证并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规划”共有六条23款,其中6条要点是:“一、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水平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二、实施“优质工程”,多出优秀成果。三、实施“特色工程”,塑造富有个性的学校形象。四、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现代化。五、完善科学型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六、建设学习型学校,建构和谐的学校文化。”“规划”提出的学校努力方向为:“在‘十一五’期间,将学校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较为充分的一所名校,并为创建“五星级”高中积蓄力量,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在兄弟学校、友邻单位的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实行了跨越式发展。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办好一所中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着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我们更深深地感到办好雨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这次创建江苏省四星级示范高中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位专家的评估验收和亲临指导,必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扶持下,我们雨中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批评指正。

篇2:城关中学教务处迎接省示范高中复查自查报告

  城舒中学教务处迎接省示范高中复查自查报告

  一、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做好管理工作。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我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特制定了《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从“备、教、批、辅、考”等环节,制订了《城舒中学教学常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随堂评教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原则,通过查(查教案、作业、岗位)、听(随堂听课、学生座谈)、评(学生评教、行政及教研组评教)、比(比过程、比效果)等方式落实常规考核,并把常规考核与教师职务晋升、奖金等挂钩。

  1.严格按国家教委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高一、高二每周开设一节校本选修课,教务处统一编排课表发至各班,规定按课表上课,禁止教师随意兑课和增减课时,一经发现,按违纪查处。加强体育、艺术、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理论课程规范化,活动课程多样化。

  2.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自觉运用教学理论,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和物价部门规定配发学生课本和辅导资料,禁止教师私自向学生销售复习资料。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第七节后至晚餐让学生自由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8小时睡眠时间。为让学生科学用脑,学校每天安排了课间操、眼保健操、新闻收看时间。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符合规定。节假日、双休日学生在教室自习的,由年级部和班主任组织检查纪律。

  3.开展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支配,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清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倡导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按学生学法形成的各个阶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4.抓两头,促中间,培养特长,张扬个性,努力实现“两全”目标。针对我校生源基础差、成绩差异大的特点,我们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施分层次教学及转差培优制度。利用自修课、辅导课进行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培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音、体、美兴趣小组,数、理、化竞赛小组等形式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学籍管理。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学籍管理文件,制订了《城舒中学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设置了专职学籍管理员,严格按政策和规定办理留学、转学、休复学的手续,资料齐全。教务处设有学籍管理专柜,新生招收花名册、分班学生名册齐全,保管有序。学生人人有档案,基本情况统计资料齐全,专人管理,及时入档。每年都举办

  6、教学设备使用与管理。学校对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和文体器材建设立了明细帐目,并按有关标准分类编号,做到帐、卡、物一一对应,。图书馆和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3小时,双休日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语音课、计算机课、美术课、音乐课在专门的教室上课。语音、计算机、音乐、美术教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双休日全天向兴趣小组和特长生开放。实验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部开出,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并有专人管理。学生可向实验员申请,即时开放实验室,并保证实验安全,这样满足学生进行探索、创造性实验的需求。

  二、围绕常规狠抓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健全制度,围绕常规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管理是质量的生命。制度是管理的依据。这些年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我们又重新修订了《城舒中学教学常规》,形成了“围绕常规抓教学”的素质教育的工作局面。

  2、作为长效机制,从一日教学工作中狠抓素质教育的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主阵地是日常教育管理。为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具体做法有: 一是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常规听课检查,每学期不少于15次;对青年教师,采用集中听课评课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促成了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二是实行领导联系年级制度,及时了解“教”与“学”,随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除校长分管年级外,教务处的几位主任也分管各个年级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分工协作。从而确保了学校和教务处对各年级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况心中有数,组织到位,秩序优化。

  3、盯住环节,督促教师狠抓教学。

  (1)实行教师业务档案制,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作为主要内容与环节,提出明确的备课、辅导要求,以学期为单位,校查与自查相结合。自查督促教师分析得失、寻找根源、取长补短;校查帮助教师看到得失、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两者都逐项随时记录在案,作为晋级、评优的条件。

  (2)抓备课。每月检查教案,看教师教学进度、看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看对大纲的领悟与把握,看对学生的了解与指导,看对素质教育活动的体现。设定标准、定出档次、指出不足、记入业务档案,进行优秀教案展评。

  (3)抓效果。对照教师的教案及其教学目的要求,每学期开展作业抽查,查批改次数、批改方法;查教师作业批改、辅导中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看教师对教学工作探究情况。

  (4)抓反馈。经常组织学生和教师座谈,及时分析沟通教与学的情况。进行教师教学测评,组织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情况逐项打分,结果公布,优秀奖励。根据学生测评和学生座谈,及时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及时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秩序。

  4、把住关键、让素质教育活动走进教学研究之中。

  (1)请进来,学先进,提高水平。主要是请专家教授做报告

  (2)走出去,取经验,开阔视野。每年都派各科教师参加安徽省和六安市举办的高考趋势和教改研究大会;每年都派各科教师参加学科教学有关会议,鼓励撰写教学论文参评;近年教材变化快,每次新课程培训活动均派相关老师参加。

  (3)广听课,学科交叉,相互吸收,让教师充分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定教研专题、定专题发言人,这些活动都要求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目标与方法,使教研活动得到了深化。

  (4)开展教学论文活动。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撰写反映自己对教育认知或体悟的教学论文一篇,作为教学考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了获奖论文、发表论文奖励制度,每学年奖励一次。

  (5)积极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并作为硬性制度,保证教师不断深化对教育的认知与实践。专门开展新的教学思想研讨等活动,领悟新形势教学发展动态,指导教学实践。

  5、抓住根本,在“学”字上下大力气,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有机互动体。

  (1)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各种科目。不论大科小科同一标准要求,同一标准检查。特别是抓紧体、音、美、微机、语音、劳动实践课的教学检查与落实,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创造学生多途径的成才之路。

  (2)把学习科学指导引进课堂,引进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自主成长、自觉发展、自我实现。几年来,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开学初都要集中上好学法指导课,平时课堂突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每个学年我们都把学法指导作为对高中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一个专门内容;每学年组织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学习经验介绍会,各年级也分别召开自己的经验交流会。

  (3)严格学生的学习管理,把学生引入素质教育活动中自主成长的领域。制定各种学习制度,每学期组织学习一次。严格考试管理,树立良好学风,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各环节与高考、会考接轨的考试制度和办法;全校统一考号、考场、单人单桌;.狠抓考风考纪、老师严格监考,校领导与教务处随时巡查,对违纪违规者,不论老师学生一律照章处理;严格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尺度、流水阅卷;认真进行试卷分析讲评;考试结果一起引入“文明班级”考评和“先进学生”考评之中,狠抓考试的结果。一是促进了学生学风的根本好转。促进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独立自主精神,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促进了教风的转变,促使老师努力寻找教会学生的途径与方法。

  (4)抓特长教学,办特色学校,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多年来,我校强化体、音、美和劳动课教学活动。每学年度举行大型田径运动会一次,大型文艺晚会一次,大型书画展一次,同时还组织学生省市县组织的各类体育、艺术比赛。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体音美考生被高校录取,近一两年,又专门设了音乐兴趣班和美术辅导班,帮助特长生更好的成长。

  (5)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调动并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走进工厂,走向农村,走各市场,进行有关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进行野外考察主活动,并自己动手制作标本。

  (6)扩大视野,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征文、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关注社会人生的良好习惯。举行各种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各种活动的组织使学校充满了科学与学术的气氛。

  三、紧跟教学改革步伐,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按省教育厅的布置,我省高中从2000年秋季开始实施教育部下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我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辛勤实践下,经过近几年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无论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保证了《新课程方案》在我校的实施。

  (一)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是转变旧的观念,树立新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新观念。为此,我们加强了学习。

  1、 校本培训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时间观看了我省的高中新教材一期培训班中领导、专家的讲话录像带,同时领导分工宣讲新课程方案要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用学分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等重要内容。通过教研组例会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微机培训、普通话培训。通过开展抽签课、说课、赛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及个人自学推动学习。

  2、 外派学习

  我校积极派教师参加省教研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每年,所有新任高一课的教师及教研组长参加了省级新教材暨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次年,又派新高二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新教材滚动培训。在此期间,先后派部分教师到上海和合肥分别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通过以上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各种学习,使教师了解了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体会到它所表现出的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初步树立了全面发展的基础观,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观,构建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课程观,多样化、多层次、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观,以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唯一尺度的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二)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布署整体设计课改方案,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2、开展宣传,为课改实施取得舆论支持

  让学生了解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实施新课程方案,鼓励他们在课改实验中发挥“主体”作用,尽情地展示出北安市首批课改高中生的风采。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方案的特点,介绍高考与课改的关系,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其主动配合学校的课改工作。通过广泛宣传,让教师、学生、家长都知道课改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课改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

  3、精心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学校课改目标

  我校出台了《城舒中学课程改革方案》,以后又陆续出台了《城舒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草案)》、《城舒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草案)》,并发给全体教师以统一认识,明确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课改工作。

  我校课改的指导思想是:贯彻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改工作的各项指示和有关文件精神,紧跟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战略布置,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把课改当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破口。实行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勇于试验,精心组织,开拓进取,务求全胜。

  总目标是:构建体现国家意志,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具有城舒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圆满完成课改任务,使学校整体登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名符其实的省级示范高中。

  具体目标是:①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中毕业生。②形成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并各有特长的教师队伍。③形成具有城舒中学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体系。④形成研究性学习教学常规模式。⑤形成用学分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⑥出一批科研成果,编辑出版《城舒中学论文集》。

  4、召开课改动员大会,使课改工作全面启动。

  学校隆重举行高中课改动员大会,会上公布了《城舒中学课改方案》,学校领导作重要指示,部分教分别代表学科组或年级组做了勇于课改、积极进取的表态发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5、召开课改阶段总结会,推动课改深入发展。学校多次召开课改阶段总结会。对前段课改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安排,表明了学校将课改进行到底的决心,推动课改深入发展。

  (三)、逐步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我校在课程评价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1)建立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制,据此评出特优生、优秀生、合格生和不合格生。对特优生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生亮黄牌,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通过考试进行,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评价内容为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要求教师在运用时注意学生的发展潜力,多用鼓励性或激励性评语;在运用终结性评价时,要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方式。

  (3)全面评价教师,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注重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实行对教师师德、业务能力、素质等全面评价。实施新课改后,我校把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教师投身课改。

  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全校师生的集体努力,我校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教务处

篇3:雨花台中学创建省四星级示范高中情况汇报发言稿

  花雨台中学创建省四星级示范高中情况汇报发言稿

  ----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今天,对于我校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它必将载入花雨台高级中学的发展史册,今天,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全体雨中人为之奋斗、期待了六年。江苏省四星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是拓展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加快发展、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位的重大举措。从99年开始,我校就把目标锁定在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上。六年来,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以创建为契机,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踏实扎实的办学举措,使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均获得了时代性跨越式的发展,为创建四星级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始建于1957年9月。1997年,花雨台区人民政府投入资金1.1亿元易地新建学校。现学校占地面积180多亩,建筑总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总资产(含地价)近4亿元人民币。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0个,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30人。早在1980年我校就被南京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要办好的13所学校之一,1997年通过南京市重点中学验收,1999年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学校地处全国著名的花雨台风景区南侧,北依区政府、东邻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西靠中兴通讯。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富有文化品位,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等59项殊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内涵发展、社会声誉、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市教育局领导称赞学校是“城南第一校”,区委、区政府赞扬学校“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学校已经成为政府放心、老百姓满意、毕业生争相报考的学校;在南京市现有三星级学校中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前列,被同行誉为领跑的学校。

  我校办学的历史虽不算悠久,但学校抓住了发展机遇,凭借着高起点、高品位、重内涵、重特色的“树状思考”的办学思路,为学校赢得了高层次上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成为南京市颇有影响的窗口学校之一。

  我校办学的“树状思考”是: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为大树的根基,以“队伍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科研文化和校园文化”等五项文化建设为大树主干,以科学型学校管理为营养液,使学校这棵事业之树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

  下面我的汇报分为五个部分。

  一、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我校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与20**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精神相吻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学校多种教育要素间的全面、自由、整体、协调的育人氛围。其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间的和谐发展,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文与理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等。我们认为:学生和谐发展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多元协调、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和谐发展,内容包含品德的和谐发展、知识的和谐发展、能力的和谐发展、身心的和谐发展和观念的和谐发展。2000年我校在北教学楼前树起了一座不锈钢雕塑,名为“谐”,寓意着花雨台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校这一办学理念的确立,是在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长期实践中思索凝炼而成的,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和以人为本的生命内涵。

  学校建有“和谐发展成果展室”,编印了《和谐发展指南(学生读本)》、《和谐发展指南(教师读本)》等和谐发展系列丛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自觉追求之中,体现在雨中学子的茁壮成长和无限风采之中。

  办学体会之一: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对引领学校发展的校长而言,首先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工作思路。办学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办学理念是“旗”,举好这面旗,我们的事业就会勇往直前。

  二、管理模式:科学型学校管理

  学校设有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信息处、总务处、办公室等六个处室。教师办公室按年级组划分,同时设有13个教研组。

  2000年,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对学校管理形成两点共识。其一,管理需要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立足基础,第二层面,追求发展。立足基础主要是优化“三大秩序”--教学秩序、教育秩序、校园秩序。这是每天都要遇到的面广量大的学校管理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追求发展,就是要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改革学校管理,加速学校的发展。其二,无论是立足基础,还是追求发展,都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讲科学、用科学,尤其是在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征程中,学校管理更是增加了对科学需要的迫切性。科学型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管理的实践过程。

  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型学校管理的模式,并已形成“1、3、5、7”的做法:“1”指一个“学校章程”,这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统领性规章;“3”指三根支柱,分别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和科学型学校管理;“5”指五项机制,即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专项考核制、成就激励制和多元引领制;“7”指七条途径,即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管理、重点管理和“问题”管理。以上每一项机制、每一条途径,我校都已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实施的办法。学校领导多次应邀在省内外校长培训班上做过专题讲座。科学型学校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健康、有序、高效、快速地发展。

  学校的办学体会之二: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学校管理的千头万绪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结”,解开这个结,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三、办学途径:五项文化建设

  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队伍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科研文化、校园文化等五项文化建设。

  1.队伍文化建设

  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25人。学校的教师队伍具有“三多”的特点:一是中青年教师多。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数的61.6%;二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多。专任教师100%的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有硕士4人,在读硕士12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5人,赴澳大利亚、英国等出国研修的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71.6%;三是骨干教师多。有特级教师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2人,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21人。近三年获得过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58人次。在全国及省、市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录相课或讲座的教师有120余人次。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有4人,平均年龄46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均长期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均获得过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称号。学校领导班子在历次上级组织部门进行的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第。20**年学校领导班子被区政府表彰为“四好领导班子”。

  学校中层干部共有12人,平均年龄41岁,均为中学中、高级职称,获得各类市级以上表彰的有18人次。

  学校的干部队伍具有“三强”的明显特点:一是创新精神强,表现在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带来的管理新课题,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的质量新课题,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带来的效益新课题,在机制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二是团队意识强,由中层以上干部组成的干部队伍是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大家以大局为重、相互尊重、精诚合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整体功能;三是综合素质强,每一位干部都能忠于职守、敬业精业、尽心尽责,表现出了应对事业发展的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表现出了应对实际状况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表现出了应对较为复杂局面的沟通才能和协调才能。学校党支部充分履行了保障监督功能。20**年6月,学校党支部获“南京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学校的民进支部积极参政议政。学校的教代会及工会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参与民主管理等,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营造不断创新、和谐共进的人际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境界和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是队伍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队伍文化建设中,学校已基本形成了“1、2、3、4、5”的做法:“1”,指一个重点,即以建设一支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工作永恒的重点。刚刚调任花雨台区教育局长的冯建强同志在《和谐之链──试论以教师的和谐发展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此文发表在20**年9月12号中国教育报和《江苏教育研究(20**年第十期)》上)一文中提出,和谐发展的教师团队应当具备教风纯正、素质优良和富有团队精神三个要素。“2”,指两个提升,即提升师德水平和校本水平。在师德建设方面,“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已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在校本培训方面,学校将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多层次、多样化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先后开展了普通话、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教学、课程改革、科研选题、论文撰写等多种培训,受到了预期的效果。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习会,每年开展“十个一”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沙龙,畅谈教学体会、倾吐教学困惑、介绍成长经验等。在校本教研方面,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三要素,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3”,指三项制度,即进人招聘制、逐级聘任制、成就激励制。“4”,指四个计划,即旨在推出名师的《名师计划》、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才计划》、旨在树立高尚师德的《形象计划》、旨在增强凝聚力的《暖心计划》。“5”,指五个办法,即《教学过程量化考核办法》、《师德水平量化考核办法》、《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办法》、《年终奖考核办法》和《教育教学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

  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感到满意或较满意的教师占到98%以上。教师中已形成了“精诚、精心、精通”的优良教风。20**年学校荣获“南京市优秀师德群体”和“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班级文化建设

  (1)自主育德,引领学生自我发展。我校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尝试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育德。主要以实施自立目标管理,来构建高中生自主修德机制。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立目标评价表》,使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可以随时对照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其次,编写了《自主修德实践手册》,内容包括“座右铭”“闪光足迹”“真情告白”“老师心声”“家长寄语”等栏目。第三,采用多元激励的形式,针对自主修德的内容,共设立十五个奖项,及时进行评价激励。

  (2)班级文化,内化学生优秀品质。我校在实践中已将班级文化演绎成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教室文化、行为文化和志愿者文化。

  志愿者文化是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学校出台了《花雨台高级中学青年志愿者文化建设章程》,提出了“事事都有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口号。学校通过招聘志愿者的形式让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学校的文明值勤、班级管理、卫生保洁等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服务中。志愿者们还把活动延伸到社区,参加各类公益劳动,为孤老服务,为“十运会”服务等等。反思志愿者文化,其意义为:一是增强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内化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3)学习代英,引导学生树立楷模。我校多年来深入进行的班级文化研究,始于学习恽代英烈士活动。我校学代英活动已坚持了20年,形成了学代英活动的“八个一”,一个《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一个恽代英奖学基金会(常年设有10多万人民币);一尊恽代英汉白玉塑像;一本《楷模──恽代英》校本教材;一间恽代英烈士纪念室;每年去上海拜访一次恽代英儿子恽希仲先生(1999年,恽希仲来到我校参观、看望师生,并向恽代英基金会捐款2000元);每个班级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学代英为主题的班会;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恽代英班级、恽代英团支部和恽代英奖学金获得者。“学代英,创特色;学代英,树理想;学代英,做好人”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独特厚重的特色要求。我校学习恽代英的情况曾先后被《文汇报》、《江苏教育》、《南京日报》等报刊杂志报道过。

  近三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传统美德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等集体荣誉。学校评选出“三范班级”(规范、示范、模范)计91个班次;恽代英奖学金雨中学子奖105人次;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道德风尚、社会活动等单项奖计7200人次;校三好生1100人次,校优秀学生干部168人次,六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先进班集体,49位同学获省、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江苏省“未来科学家”知识竞赛、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南京市中学生网页制作比赛等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得表彰的达297人次。

  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体的德育优势和“求真、求善、求美,立志、立德、立业”的优良校风。

  3.课程文化建设

  完善课程结构体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注重大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按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努力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发展规划》,构建了综合实践类(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性课程类(兴趣类,拓展类,提高类)、学校特色文化类(班级文化、足球文化等)和选修类共四大类组成的校本课程结构。出台并实施了《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等课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课程开发的有效进行。

  多年来,我校充分利用“花雨台”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逐步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编印了《楷模--恽代英》、《建构班级文化》、《人文花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学会探究》、《足球文化》等校本教材。开设了以“面向现代科技,追求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学年开设各类选修课近30门,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各类技能等,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民俗文化》、《旅游地理》、《人类未解之谜》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校每年举办“四个节”,即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展示,素质得到提升。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建设优势。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关注教学细节。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最经常、最细微的管理,同时也是学校最主要、最见水平的管理。我校在认真执行南京市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抓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结合课改的需要,对教学常规提出了“学、记、听、思、研”五个字的新要求。学--每月学习一篇课改文章;记--写好每堂课的教学后记;听--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思--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研--每学期写一篇典型案例或研讨论文。常规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也是细节管理。学校实施了《教学过程量化考核办法》和年级组视导制度,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检查督促,及时评价调控。并坚持实行“三个一”,即一月一次全校教学工作通报会,一月一份教学工作简讯,一周一次校长教学工作例会,保证了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强化教学问题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学校强化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行有效教学为归宿的意识,将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都有研究课题,已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共用、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集思广益,共享课程资源。坚持教学即研究的理念,通过信息交流、同伴互助、集体备课、经验共享、专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学校已基本普及教师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接口遍布校园,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80%以上的课能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整合点。学校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设网络教学示范课20多节,有30篇电教论文在省市获奖,为全市的网络课的教学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4.科研文化建设

  我校是南京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在“十五”期间共进行了十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包括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省级课题《自立目标多元激励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关于德育研究的省级课题《高中生自我修德的探索性研究》,关于学科教学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课程改革的市级课题《面向现代科技,追求和谐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关于心理教育的市级课题《班主任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关于信息技术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已成为我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形式。①科研培训。聘请魏书生、成尚荣、杨启亮、刘永和等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教师们在专家引领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研方法。②教师论坛,提供了教师与教师交流对话的平台。“自主育德”的德育论坛、“师生平等对话”、“新课程理念下好课的标准”等教学论坛,使教师们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丰富了理念,增长了智慧。③论文报告会,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④开展论文、案例评比,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细节,在个人反思的过程中,提升了科研水平,加速了专业成长。⑤校园网的“课改科研”栏目,为教师及时交流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栏目有:课题研究、课改动态、科研培训、教师论坛、好书推荐、课程超市等。

  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有五项教科研成果在全市推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先后3次面向全市开设多节示范课,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有10人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教学设计和CAI课件”获南京市一等奖。“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阶段评审中,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学校,“高中生自我育德的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80%以上教师每学年均有教科研论文。学校每学年都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现有200多篇获奖优秀论文收录在我校三本教育教学论文集中,有85篇较高水平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同时,我校教师参与或独立撰写的著作有75部之多。

  5.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的校园建设经过了由“净化、绿化、美化”向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化。可供全校师生*的名人广场,中外名人塑像与绿色花草交相映辉,宽敞清幽、盈显文化气息;石刻赠言小道,英语长廊,电子显示屏,触摸式信息查寻系统,不锈钢“谐”雕塑等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不彰显一种人文内涵。学校多次向全体师生征集文明用语、格言名句,精心制作后布置在校园内。学校的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宿舍文化、大厅文化、餐厅文化,使校园到处飘溢着师生的精神芳香。每天上学、放学时,文明礼仪值勤的师生、校领导在门口迎来送往,大厅电子屏幕每天公布“今日天气”打出温馨的问候提示语,元旦联欢会、教工运动会邀请教师家属一起参加等,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

  学校每年举办“四个节”,院士、教授见面会,专家、名人来校做报告,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次鼓舞激励;校长爱生接待日,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倾听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成立“静心坊”,让学生倾吐困惑和迷惘,为学生排忧解难;英语长廊外教的风趣幽默总能引起同学们开心的笑声;每年精心设计的高三毕业典礼的场面隆重而热烈,校长的贺辞与祝福,师生的回忆与向往,让学生来得自豪、走得荣耀;校园电视台由学生自己摄像、制作、播音、主持;学生团校、党校使学生的政治热情得以升华;学校新雨文学社定期召开作品研讨会,出版《润》期刊20多期,发表学生作品1000多篇;新雨文学社获南京市中学“十佳文学社”称号;学校合唱团向全校学生招聘队员,经常排练,参加南京市京剧合唱节比赛获一等奖;学生会干部竞聘演讲、竞争上岗;学校成立摄影、美术、书法、机器人比赛等兴趣小组,在各种比赛中成绩斐然;传统足球项目无论是代表中国赴奥地利比赛,还是参加省、内外足球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冠军,带动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构建校园文化、浸润人文精神的一系列行为举措,让学生在参加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南京市优美校园、南京市优秀绿化景观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绿色景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势。

  办学体会之三: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五项学校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队伍文化建设。队伍文化建设的水平是学校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队伍文化建设是“纲”,握紧这个纲,学校文化建设就会纲举目张。

  四、办学成效:和谐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较好地实施了“十五规划”,并已初步形成了五项办学优势,即以大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建设优势,以班级文化为主体的德育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足球项目为代表的体育优势,以绿色景观为主题的校园环境优势,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详细内容见自评材料)

  近三年,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省综合考试,首次合格率平均达90%以上,优秀率达35%以上,补考后合格率达100%。尤其近三年高考成绩喜人,03、04年高考推进率在南京市名列前茅,受到花雨台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的隆重表彰。因20**年高考成绩突出,20**年2月,南京市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安排在我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市85所完中的校长、分管校长和各区县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等300多人。20**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三年前高一招生时,南京市中考前6000名学生我校只有35人,但经过全体师生的凝心聚力、奋力拼搏,05年高考本一、本二达线人数、最高分、600分以上人数等四项指标名列市区所有三星级学校第一,甚至超过部分四星级高中,200多人被南大、东大等高等院校录取。为此,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对我校和谐发展业绩及高三工作经验做了报道。区委区政府奖励我校人民币55万元。近三年每年都有75%左右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10%左右的毕业生被全国一流高校录取。

  近三年,在市区小发明小创造竞赛中我校有40余人次获奖。有85名同学在全国及省、市组织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作文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297人次在省、市级各类体育、美术比赛中获奖。19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近几年,我校先后承办了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江苏省中学生(苏南片)田径运动会,南京市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校足球队04、05年连续获江苏省中学生“省长杯”足球比赛冠军。20**年又获江苏省中学生足球赛第二名。

  三年来,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贯彻体卫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江苏省园式林单位、江苏省‘省长杯’足球赛冠军、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等59项殊荣;

  三年来,有全国人大、国家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教育局及区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学校接待过“日本教育工会代表团、意大利教育代表团、英国切尔摩谷中学校长、美国中学生代表团、上海、深圳、浙江、新疆教育考察团”等60多个国内外教育代表团队的考察、访问;在学校召开的现场会(或由学校承接的会议)有全国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年会、全国教科研成果展示及优质课大赛、江苏省中华传统美德研究现场会、江苏·山西两省校长论坛、江苏省首届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南京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南京市化学年会、南京市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现场会等22次市级以上会议。

  过去的三年对于雨中人来说,是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不平凡的三年,是内涵发展、社会声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三年,是创建名校、提升品位、奋力前行的三年。

  五、努力方向:创建全国名校

  学校经自查自评,感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①学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不够充分。与国外的教育交流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学生层面的、有深度的国际交流。②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不够深入,在课程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方法。学校有信心在“十一五”期间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学校于20**年8月拟订了《“十一五”(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该规划已经专家论证并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规划”共有六条23款,其中6条要点是:“一、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水平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二、实施“优质工程”,多出优秀成果。三、实施“特色工程”,塑造富有个性的学校形象。四、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现代化。五、完善科学型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六、建设学习型学校,建构和谐的学校文化。”“规划”提出的学校努力方向为:“在‘十一五’期间,将学校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较为充分的一所名校,并为创建“五星级”高中积蓄力量,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在兄弟学校、友邻单位的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实行了跨越式发展。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办好一所中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着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我们更深深地感到办好雨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这次创建江苏省四星级示范高中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位专家的评估验收和亲临指导,必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扶持下,我们雨中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批评指正。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