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九方中学历史组申报学科基地汇报材料

浏览:67382022-03-28

  方九中学历史组申报学科基地汇报材料

  方九中学历史教研组是特别有发展潜力的一支团队,我们想抓住学科基地建设的机遇来促进我们集体中每个人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甚至能为株洲市的历史教学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申报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学科优势。

  一是有学校行政力量做保障。历史组现有七名成员,专职教师4人,行政领导3人,校长z,副校长李z,学生科长z,三位领导本身都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专家,在z市历史学界颇有影响,可为我们提供直接的指导,同时能为各类历史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提供比较好的行政保障。

  二是历史教研组是一支精诚团结、积极进取、勇敢创新的团队,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

  李校长:担任教研科长6年,论文20多篇获奖,其中省一等奖5 二等奖4,多篇获市一等奖以上。主持的三个课题分别获得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个。参编二中专着一部(已经由海南出版社公开出版)

  刘科长:是湖南省职评专家库成员,多年来担任株洲市继续教育指导教师,是株洲市新一轮继续教育网指导教师。撰写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主持多项课题。具体是:

  论文发表:《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获省一等奖,并在省重点中学校长年会上交流;《企业办学校德育模式构建》论文获全国德育年会三等奖;发表:《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报》20**-6;《灌输教育的中西方比较》《株洲工业大学学报》20**-1;《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的角色与地位》新课程20**-3;《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新课程学习》20**-3;《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界》20**-4

  课题研究: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研究》《“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研究扩展》获株洲市九五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参与中央教科所《构建素质教育的社会机制》研究,主持的子课题《德育整体改革---企业办学校德育模式构建》获全国德育年会三等奖;参与教育部专设课题《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主持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已完成结题工作得到了论证专家的一致好评;主持了教育部专设课题《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途径与方法》;主持了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处理策略研究》。

  z,教研组长,株洲市第二届历史学科带头人,省优秀老师、株洲市优秀班主任,获株洲市首届百优教师提名。业务功底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对于教材体系、课堂教学研究有独到见解,课堂教学特别有亲和力,所承担课堂教学多次在省市获奖,主要有20**年《两极格局的形成》获省说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如《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渗透》、《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家长力量》获省二、三奖;参加刘科长主持的两个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z老师每年都有论文发表,《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史教学的体会》、《高中历史复习课的几点思考》获市一等奖;龙群老师是校级骨干教师,《单亲家庭小孩的人格缺陷分析与对策》省二等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市二等奖。

  z老师,武汉大学历史专业研究生,个人素质相当好,在参加工作的当年参加株洲市历史教师素质大赛获二等奖。

  总体说来教研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全部为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且有着相当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较强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工作务实,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团队成员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我们的教育理想不是为了生计,而是渴望与学生实现心灵的对话、灵魂的碰撞,通过历史教学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精神与人文素养,在职业生涯中实现生命需求。我们刘科长作为学生科长还亲自当班主任,只因为走进教室就充满激情,可以把一切置之脑后;年轻的小林刚为人师不久,就认为要把历史教好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做好了特别有意义,一定要做好;我自己也是一样,只有和学生在一起就特别开心、自信,看到学生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欣赏、期待的目光感觉责任特别重大。正是我们把教书育人作为事业来追求而非职业,我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把历史课堂变成启迪学生心灵、增长智慧的大门,引导学生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我们才特别想抓住机遇来促进教学相长,既能提升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结交更多的智者、仁者。

  当然作为一个团队需要核心领导人物,大家共商之后还是决定由教研组长段彩云来担当重任,段老师九六年毕业华中师范大学,从教十几年已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历史老师,最大特色在于教学优势比较明显,教学基本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个性特色,师生关系融洽,善于学习,勇于突破,在株洲市历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参加工作之初曾在多次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最近几年在担任高三历史教学中一般都能承担全市复习研讨课,并受到好评。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由于班主任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在教研方面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想通过这次机会希望在自己的教师人生规划中能有所突破。

  三是我们历史学科也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在最近两年的学考和高考中我们历史学科的成绩还不错,由于高考文科综合没有按具体学科来统计,只能笼统地说,而作为学考这两年是在进步之中,名列前茅,这也与我们组坚持学案教学、资源共享、集体探讨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的历史新授课和高三复习课都在探讨学案教学,这也是与我们刘科长主持的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处理策略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组内的老师也做得不错,在高一、高二每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过程中,我们历史老师都为根据实际提供十多个选题,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选择率比较高,在结题过程中都有历史教师所带课题被评为优秀为课题,如刘老师的《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龙老师的《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初探》、段老师的《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企业精神调查》等,刘老师所带课题还被评为省一等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历史教师也争得了一席之地,到目前为止我们历史组已经成功开发了三门校本课程即《大国崛起》、《埃及金字塔之谜》和《高中生学习心理认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团队是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机智的。

  作为我们学科建设的基本设想就是让历史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改变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的局面,让学生想学、乐学,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各种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即把新课程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要落实这一设想,最重要的还是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老师在充满研究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探究中去开拓历史教学的新空间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主要策略就是榜样示范、理论学习、专家讲座与大师对话来激发教师的热情,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学案做到资源共享,用团队的力量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过程希望借此次评审机会,力争在三年内使我校的历史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在学考、高考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明显的标志就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设规划

  目前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编排体例的改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专题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初中通史体例作基础,要求教师有更好的驾驭教材、纵横联系的能力。可我们的高中学生在经过中考之后两个月的休息,初中通史体例基本还给老师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必须研究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处理才是最有效的处理,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也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有良知和责任感的历史教师特别想做点什么,在株洲市教育强市的大背景下,我们历史组特申请作为学科基地,也就是想有所作为。我们现在只是一些初步的规划。

  作为队伍建设来说我们还是特别需要加强的。我们教研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但首先作为主持人段老师来说与担当重任的要求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必须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理论学习,多向同仁学习,多向身边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习,提升教研能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要作为学科基地我们团队也需要不断提升,希望在三年之内能培养一个特级教师,这也是与学校的整体规划是一致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科领袖,在还没有我们自己的特级教师的前提下一定要与兄弟学校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我们市历史特级教师的作用,与四中、南方实现联动。同时我们这个团队还有一个特色规划,由于刘科长本身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而她作为学生科长正在筹划培养心理咨询师计划,目前有五位老师报名,历史组有段老师、林老师两位老师报名,这样我们可在心理咨询方面有所突破,希望两位老师在三年内能拿到初级咨询资格证,这也是有利于我们的历史教学的,还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学科特色,因为现在教育教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研究肯定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当然这需要我们学校、各兄弟学校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能为我们搭建这个平台,一是帮我们与各地名校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让我们走进名校的课堂,寻找差距,找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最近听了两场报告深有感触,即我们学校请的北师大肖川教授和到四中听的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讲座,大师的境界就是不一样。这需要教育局利用资源优势帮我们牵线搭桥,同时需要教育局在财力方面鼎力相助,基本预算每年教师外出学习为3万元左右。二是帮我们与全国各地的名师建立起联系网,经常聆听大师的教诲,与名师交流,自然会视野开阔,高屋建瓴,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嘛。这一措施需要的主要是硬件设施,应该为我们老师配备比较有效的多媒体设备,并能让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估计需要5万元左右。三是可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历史教师的成长机会是有限的,没有数理化生的奥赛,没有英语的等级考试,没有语文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只有论文和课堂教学竞赛,我们历史教研员作了不少努力,但年轻教师需要更多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就像生物一样有中南六省甚至全国的比赛。这需要教育局能与其他各省市开展互动,我们历史组可具体策划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既让年轻老师有机会锻炼,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这具体的经费就要看我们活动的档次了。这一系列措施才能让我们的老师更快地成长,加强我们的队伍建设,才能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为株洲市的高中历史教学做点实事。

  关于校本研修制度建设,重在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本身的教研活动要制度化、常态化,让我们的教师处于研究状态,现在我们的教研活动基本做到每周一次,每次都有研究主题,以后更要有年度计划,把教学、学生心理、教研、学考、高考、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能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以促进我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真正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要注重教研成果的积累,包括形成我们学校适合学生的历史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我们现在基本确定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我们新授课的六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激趣------自主学习,构建体系------合作交流,展示成果------释疑解难,拓展提升------检测练习,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及时反馈。这一基本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力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一模式要突破两个关键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策略、途径、方法及评价研究》,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有关于新课、学考高考复习的学案积累,以便资源共享、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进行修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关于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库的建立,关于校本课程的继承与创新等等都可作文章,只要我们敢想就一定能做到。

  只有在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才能发挥我们的辐射作用,就是在此基础上与各兄弟学校分享我们的教学教研成果:可创建株洲市历史教研QQ群等形式来实现及时的交流互助;可通过承办各类教研活动与兄弟学校共同提高;还可与其它省市联合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与名校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为我们市的历史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等等。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和规划,只要我们把我国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追求的人文关怀目标“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牢记于心,作为我们的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充满平和、关爱、自信和好奇的人文环境中学习无穷无穷魅力的历史知识,相信我们的历史教学自然会上新的台阶,让我们为此目标共同努力吧!

篇2:苏州一中申报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汇报材料

  州苏一中申报“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汇报材料

  --精诚有序节节活,经典出自寻常事

  州苏市第一中学是州苏市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也是州苏市最早实行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全国“百所名校”的行列。学校现已成为拥有五所学校,近万名师生,20轨以上的超大规模教育集团。我校团委始终坚持以***理论和***同志“20**”重要思想为指导,时刻以20**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行动指南,在上级团委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教育和引导团员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素质,大力弘扬正气和时代精神,用一切有益于师生健康的活动,巩固青年思想文化阵地。

  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子建设

  我校的规模虽大,分支虽多,但是团委工作班子并不冗杂,精而高效。现有成员十一人,其中青年教师七人,学生四人。我们始终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个由年轻的师生组成的工作班子中,“民主讨论,分工协作,特长突显,合力贯彻”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的准则。一支“青年近卫军”正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成长着,成熟着。

  二、大而细密,节节生活--支部建设

  在依靠青年教工的热情与活力,开展教工支部日常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团委始终将“升华思想境界,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生活内容”作为宗旨,认真做好党委领导下的凝聚力工程和阳光工程,把团委的各个支部营造成温馨的“青年之家”。通过“每月一星”的评比,彰显青年团员的价值与活力。鼓励教工团员随感随想,运用教育教学叙事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教育教学思考,现已结集出版《校园里的守望》。利用教工团员的年龄优势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帮一”志愿结队活动。此外通过感人事迹学习,开课互听互评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工团员的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

  学生支部两周过一次组织生活,由支部委员轮流主持,由团委委员分头随机蹲点参与。各支部和州苏的许多社区结成对子,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每月都要定期进行活动。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各支部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此外,从今年的高一各支部开始建设支部博客,每周更新,实现了支部生活的网络化,使其更具互动性和时代感。

  三、质量为本,打造经典--主题建设

  由团委牵头组织的青年教师师德巡回报告活动已经扩展到了州苏许多学校,在“发掘身边的优秀事迹,报道身边的优秀人物,同时留驻自己的精彩”的宣言之下,一个青年教师的师德报告团已经初具规模。《课堂秘笈》研讨、红色之旅、感恩书信、绿色环保、成人宣誓、捐书义卖、师生联谊汇演、快乐阅读等主题团日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共青团员的主体意识,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材料中张张充满快乐回忆的活动照片,更能胜过介绍叙述的文字。

  四、常规到位,充实有序--阵地建设

  校党委和团委非常重视团校和党校的培训,注意将书籍理论学习、先进人物录像、外出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力求角度多样,有质有量。板报建设与支部园地则实现了墙上和网上的有机结合,依托校园网,进行团委信息的建设管理。同时将少先队建队和新团员入团的仪式,打造成团队阵地建设的平台和窗口。

  为了更好地运用电视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组建了团委电视工作室,形成了一套非常健全的拍摄班子和比较固定的学生演员群。在拍摄的影片中,高考励志片系列已经溶入了每届高三师生的心,继前年的《放飞理想》,去年的《铸剑》(上部)和《亮剑》(下部)之后,今年的励志片《愿景》正在紧张的拍摄中。

  五、丰富生活,升华兴趣--社团活动

  团委管理的机器人社团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经常组队参加国内外的主要赛事,多次获得冠军。在刚刚落幕的2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首届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中国公开赛中,力挫群雄,一举夺得青少年组的冠军,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z专门发来了贺电,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此外,草桥文学社、干将史学社、一中地学社、草桥文艺团的活跃,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后,有了一个心灵的伊甸园,成为丰富生活、升华兴趣的摇篮。

  六、去者载誉,来者可待--荣誉展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团委在过去的几年里相继获得州苏教育局首届“一二·九”高中辩论赛优秀组织奖,州苏市绿色上网板报评比一等奖,教育局第五届“五四杯”青年教工篮球赛第二名,全国书信大赛(州苏赛区)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奖励。我校团员范其昌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团员”,团员汪悦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机器人社团的同学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获得冠军,我校团委也多次被评为局“五四红旗团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选择了这句话,也就选择了机遇挑战并存的共青团工作战线。我们的眼睛永远是向前看的,步伐永远是向着朝阳的方向进发,我们的工作永远是带领广大的师生团员去触摸一中未来的那缕阳光,深思昨天,收藏今天,放眼明天。

  团委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