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BJ四中国学专题项目总结

浏览:40042022-01-01

  京北四中国学专题项目总结

  我们学校初中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已经六年多的时间了,开展国学教育研究已有四年多的时间,经典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之中,以此显教育本身要完成的工作,即育人。因此,我们立足京北四中的国学教学,继续将学校国学教育向全体 教师和学生家长推广,使得学校和社会形成认识合力,促进学校教师队伍从更深 的层次、更高的起点思考国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同时高度重视国学教育在基础教 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京北四中国学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京北市各区 县中小学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国学教育提供研究、讨论、交流、展示平台。

  研究项目推进的基本策略:立足国学教学(包括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 本着“大教育”的开放理念,逐步将我校的国学教育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推广, 使得学校和社会形成认识合力,使我校的国学教育在强化学校的人文底蕴,培养 学生的道德品性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力。

  项目实施内容:课程建设概况、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推进的基本策略、项 目推进时间安排、基地校工作规划(含校本培训计划)等。

  课程建设概况:京北四中国学课(含初高中)的建设已开展多年了。其中, 初中开设的课程有:《弟子规》、《三字经》、国学与现代生活;高中开设的课程有: 国学概论、《论语》、《孟子》、国学与现代生活等。开展“国学与基础教育专题项 目研究”多年,面向全市教师已广泛开讲 “京北四中国学示范课”, 进行《论 语》研读活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举办过多场大讲堂;为家长举 办“国学与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多次与京北教育科学院课程中心共同举办了系 列“京北市国学与基础教育专题项目研究开放日活动”。 研究的主要内容:实践类课程、实效性课堂 、文化读本研究、系列培训课 程、专题研讨活动、基于问题的常态研究。

  20**年,教科院z老师继续尽心尽力为我们的项目研究做高视角的引领,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名家讲座内容更宽泛:

  1.邀请国学大师叶曼先生讲座“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智慧”

  20**年7月6日下午,京北四中初中部小礼堂里座无虚席,走道上、门口处也挤满了人。来自市区县的100多名教师和四中部分领导、教师们用热烈的掌声迎来97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叶曼先生。

  叶曼先生的讲座题目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智慧》,叶先生由三个问题引入:“何为传统”、“何为教育”、“何为智慧”,提出了她独到的见解。叶先生以灿烂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为线索,旁征博引,由古论今,她生动地讲解了人类的发展,深刻分析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叶先生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有机结合,她希望教育者们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要肩负起“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

  叶曼先生的声音掷地有声,撞击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使老师们浸润在思考的沉静与快乐之中。

  2.邀请京北十四中王建宗校长讲座“基于人本科学的人生导航”

  20**年7月7日下午,来自市区县的100多名教师和四中部分领导、教师们聆听了十四中王建宗校长带来的富有前瞻性的精彩讲座。王校长讲座的题目“基于人本科学的人生导航”,从“做适应社会的和谐人”讲起,启发教师们要时时不忘培养学生自己全面发展意识:

  德不危,智不次,体不弱,美不俗,劳不惰。

  品德不良危险品,学习不力入次品,身体不好成残品、心理不强易碎品,审美不雅低俗品、劳技不能无用品。

  德善双修、智能双强、美雅双育

  修养一生,成就事业

  ----

  都是中国古代教育原则的精辟总结,对教师的启发深远。

  二、越来越感到国学课开设之重要

  有一位社会学家对中国近现代史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中国近代经济萧条、政治混乱、战争频繁,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国近代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大师级人物。相反,中国当代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堪称大师的人物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社会学家对中国近代的大师们做了一个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大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古代私塾出身,饱读诗书,有了这个文化底蕴之后,再出国留学,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产生了大师。

  中国当代,尤其是随着gg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国民都走出了国门,去西方国家留学,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科技,都因缺乏中国的文化底蕴,而无法实现中西合璧,因而难以成就大师。尤其是时下,随着出国热的进一步升温,出国的人员的岁数变得越来越小,只要经济允许,大有一出生就送往国外“深造”的架势,这些连中国传统文化还不知是何物的学子们来到西方能成就什么?无非是被西方文化洗脑罢了,谈何中西合璧?中国当代大师之寥寥无几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看国内传统教育的现状。

  有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在母校的校庆典礼上,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的成功源自于我在中学时代背的60篇文言文。

  60篇文言文足以让一个人走向成功,足以让一个人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可是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学课本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少之又少,更为可怕的是,到高三以后,选择学理科的占90%多,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学文科,在这不到10%的文科生里,上大学之后,真正选择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又不到1%,这就意味着,泱泱中华文化,只有不到1%的子民在了解和继承!99%的子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仅限于中学时代在语文课上怀着十二分的不情愿和因为要背诵而咬牙切齿的心情所学的那几篇可怜的文言文,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现实啊!

  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呼唤着一批批新的大师出现,一批批新的大师出现呼唤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碰撞,中西文化的进一步碰撞呼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底蕴呼唤着新时代的中华子民重新定位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大胆尝试一些新的做法

  1.初一、初二增设校本必修阅读课

  由语文老师承担,已完成编写《京北四中初中部阅读校本课程标准》(试行稿)、《京北四中初中阅读校本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稿)。本学期已经顺利开展校本课程阅读课,充分体现开设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

  开学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设了阅读课,按计划进行了一些必读书目的测试,布置了相应的读书笔记作业等。初一年级统一推进的有《缘缘堂随笔》《俗世奇人》《张晓风国学讲坛》《故事新编》《人类群星闪耀时》,初二年级统一推进的有《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各班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补充。

  语文组完成《京北四中初中部古诗文诵读文集》校本教材。利用早读朗读背诵,鼓励学生制定自我的背诵计划,规定以此为内容开展课前讲话等。但两个年级和各个班使用的情况不太均衡并不一致,下学期打算在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执行方案。初步想法可以举办背诵比赛等。接受了福州名优教师团一行二十七人的观摩,教师团成员对选修课的开设种类和特点有了具体细致的认识,并现场观摩了阅读课,加深了对阅读课的感受,得到很好的评价。

  2.提升国学课质量:尝试从问题出发组织教学,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中选择针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文本,教学实效性更突出。设计并使用《京北四中初中国学手录本》,现在学生在国学课上或课后写几分钟的字,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对经典产生敬畏、敬重,养成平心静气、不急不躁的好心境。

  3. 教师的学习交流

  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目的,积极搭设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系列活动:

  (1)开展读一本书,写读书体会的学习交流活动

  有35位老师将自己读过的书作书面简单介绍,有精辟的摘要,也有读书感想,还添加生活、学习、艺术照片,图文并茂,风格各异。为此组织两种交流方式:设计的页面在学校橱窗张贴,既是一种广泛交流,也是一种学习展示,很多师生、家长都长时间停留驻足,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介绍的方式,集中进行了一次读书交流。

  由教学处前头,提倡教师之间相互推荐一本好书,写出推荐的理由,以资共享。我们每周以邮件方式推荐一本好书,通过邮箱推荐下发,教师之间相互推荐读书资料、优秀短文已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安排全体教师集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第一学期以沙龙形式开展教师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定位为:自主自愿参加、想说或只想听、心灵驿站、真诚互动、提高教师素养。每次提前确定主发言人,有主题,一般主发言人先讲半个小时,之后大家畅所欲言。由于大家都忙,有时参与的人员比较少,但每次的效果都非常好,每个人的收获都特别大。

  列举如下:

  第一次:3月23日  读书方法交流     z老师主讲

  第二次:3月29日  数学文化       z主讲

  第三次:4月6日  中美文化       z主讲

  第四次:4月11日  怎样的阅读      z老师主讲

  第五次:5月4日  阅读的力量      z老师主讲

  第六次:5月10日  从电影《孔子》说起  z老师主讲

  第七次:5月17日  后现代艺术欣赏    z老师主讲

  第八次:5月25日  书法艺术鉴赏     z老师主讲

  第九次:6月1日  身边中的心理学    z老师主讲

  第十次:6月15日  传统文化在当下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活力 徐加胜老师主讲

  第二学期组织四次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我们的追求是:每一位年轻教师通过沙龙交流活动从相同或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因此,每一次活动讲究质量,关注效果,提前细致统筹安排,主题明确,准备充分,真正成为年轻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灵驿站。

  4.学生自发的诵读讲座

  利用中午时间,初二8班z同学在初中部小礼堂进行了以《圣贤的光辉》为题的讲座,拉开了本学期初二年级“小先生讲堂”活动的序幕。

  主讲人z同学,带着大家走近千古圣贤--孔子,为师生们讲述了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并在其间穿插了一段段古文经典。他通过精彩生动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孔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讲座时长20分钟,郑淮元同学随后对现场同学的提问进行了答疑。本学期的第一讲“小先生讲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小先生讲堂”是京北四中初二年级的特色教育活动,上个学期进行了6次讲座交流。此活动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不断完善、发展。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更多同学交流,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篇2:国旗下的讲话:国学经典中的莲

  国旗下的讲话:国学经典中的“莲”

  甲: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与各位分享的是“国学经典中的莲”,请和我们一起走近莲花,走近国学

  乙:夏已至,莲将盛开--莲,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

  甲: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用优美的语句赞美过它,多少人用美妙的音符歌颂过它。

  乙:小池 [宋]杨万里

  (女):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男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莲花,你有独立不迁的鲜活个性。(甲)你不倚高枝,花开独朵;(乙)你端庄典雅,含蓄深沉;(甲)你豁然大度,光明磊落;(乙)你清新隽永,雅趣怡然;(甲)你璞玉浑金,自洁自爱;(乙)你亭亭玉立,别具一格。

  (甲)爱莲说(宋)·周敦颐

  (男)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女)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齐)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如许莲花,如斯美景,如此高洁,怎不令人心动?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花万朵。

  (甲)子夜吴歌·夏歌(唐)李白(女)镜湖三百里,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花苞)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甲:望海潮 [宋]柳永(男)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女)重湖叠巘(yan 三声)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乙)走近莲,欣赏莲,(甲)爱上莲,效仿莲;(男)愿莲的风姿,美化我们的世界,(女)愿莲的高洁,滋养我们的心灵!(乙)江南(汉乐府)(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篇3: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昨天,我们听了崔雅婷老师关于国学经典的讲座。崔老师谈到了“热爱祖国”、“身残志坚”、 “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多个发人深思的话题,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

  首先,崔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小伙子刘伟的故事。的主刘伟是个残疾人,他从小失去了手臂,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热爱音乐,热爱弹琴,没有了双手,但还有脚。他坚持用脚弹琴,终于在中国梦想秀大放异彩!失去双臂的他更加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的活下去。他最终完成了梦想,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使我们为之感叹,他那种坚强的毅力更使我们折服。

  接下来,崔老师谈到了我们无私的父母每天都默默的付出,还讲到了那些平凡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最后又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班主任身上......

  当我们看到老师那日渐消瘦的面庞,看到她被时光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我内心不禁深深地一颤,眼泪像开闸的洪水一般泄了下来。的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但老师却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啊!他们与我们非亲非故,却如亲人般的关心我们,呵护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他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我们身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老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我们的老师呢?

  崔老师那发颤的声音,感人的心声,激动的呐喊,让在场的领导、家长、老师与同学们热泪翻滚,台上台下一片激动。在这短短的2个多小时中,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是流着热泪听完了报告。我更是感动得泪流满面,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你感恩的对象。心中充满感恩,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