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10以内数的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浏览:28712021-12-19

  10以内数的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通过授课,我对这一次课堂又有了新的感受:

  1.学生思维被调动,思维活跃。

  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来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让第4只猴子也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是上节课孩子没有提出来的,这节课孩子提出来了,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好的。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个孩子说:妈妈今天出差了,我们平时吃饭都要拿4双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双,今天我们拿了3双。4-1=3.多好的问题啊。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语言更加准确。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我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再有就是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的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3.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学方法。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握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半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节课过后,总会留下不足,我认为本节课我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策略的使用没给学生留出运用的时间。

  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但是新授部分进行完之后,我没有让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巩固,学生对这个策略使用就不够熟练,也没能很好的体会到他的好处。我想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这个策略。所以再进行授课时,我会让学生多画一画,多进行这种半抽象的过程,让这个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助手。

  2.教学各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还需紧凑。

  本节课在和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时过多,和学生一起反馈学生用画一画表示题意时,找了3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个表达的有问题,在下面我看时,他表达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来时就说不明白了,而且还多画了一个。这里通过孩子们观察,订正,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有本节课加入了一个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学生说的很好,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至于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今后我在授课时,要将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也许就更好了。

篇2:小数乘法数学教后反思

  小数乘法数学教后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一、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三、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四、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得了头脑风暴,填写( )×( )=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篇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后反思

  第一次参加市级的公开课,既荣幸,又惶恐。从知道课题,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备课、做教具。很荣幸得到了领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在一遍遍的磨课和一次次的讨论中,让我有了很多收获。

  在复习铺垫,促进迁移这一环节中,设计回顾的内容过多,总想让孩子都能够复习到,用时过多。在探究新知35+335+30时,我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抽象出算理。课结束后才感觉到,在教学35+30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学生在35+3的学习基础上可以总结出几个十与几个十合在一起的算理。这样整节课就不会因为时间而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本课的难点在于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在计算上的不同点。重点要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可是在这个内容的处理上感到很吃力。总担心孩子不理解,重复强调的太多。

  如果这节课能在课堂上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强调一下,让全班同学都得到口头练习的机会,就更好了。听完骨干教师的课,让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与骨干教师之间的差距是那么大。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教研员点评: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是后面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计算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教学地位非常突出。听了吴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

  一、注重必要的知识铺垫,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吴老师的第一环节设计的两组复习题,通过口算和口述算理,突出了加几十和加几的区别,激活了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数的组成也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在探索35+3和35+30的算法时,只要将35分成30和5,就可以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转化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明显,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吴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将教材中的主题图改为鼓励孩子学习探究的两盒奖品,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过程中,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搜集教学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再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来理解和掌握算法,再引导学生不借助学具,脱离直观,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四、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走上台前摆一摆、拨一拨,体现算法多样化,增大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教学风格朴实,教学手段简易。本课的教学手段简单,只是手写的口算卡、课本、学生的演草本,没有多媒体、没有花哨的图片。吴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联办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接近联办小学的常态课,给与会的联办小学的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问题与建议:

  一、本节课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未能展示,明显是时间不够,训练不足。在计算教学中,一节课没有足够的练习是不妥的。

  二、要注意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35+3、35+30,有的学生已经能算出,重点让学生谈谈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由于一年级表达能力受限,所以可以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叙述,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两个算式计算方法的不同,抽象概括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课前如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这样教学可能会更高效。

  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吴老师关注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而本课教学的重点显得不够突出。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说说35+3=38、35+30=65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明白算理,概括提升算法。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