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师二十大学习心得体会: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编辑:234范文网2021-11-26

  教师**大学习心得体会: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两天认真学习了党的**大报告,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为小学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落实20**,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就不仅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而且要具有较多、较深的关于小学生发展的知识和小学生如何学习的知识。要对小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有相当多的了解,了解他们各自应付外界环境的方式,也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家庭,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校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较深厚的关于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知识,是否对学生个体有较充分的了解,以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信息的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在形成之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不谙世事,生理、心理都不成熟、不稳定。因此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爱为本,尊重理解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入校离校时,一声声问候与道别,能让孩子感到亲切;日常活动中,教师的微笑,抚摸,能让孩子体验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

  我班有位女孩叫依依,她年龄偏小,性格内向、胆子甚小、不愿与他人交往,于是我便有意地接近她,与她说话时总是搂着她或拉着她的手,挑一些她喜欢的话题;特意安排能力强的孩子与她交往,使她消除不安的心理。平时创设让她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唱歌,跳舞等。慢慢地她变得活泼起来,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对我也产生了特别的依恋......我想这便是师爱的力量--使她更自信。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尊重孩子是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允许他们在思想、情感或行为中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教师要善于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手势能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幽默更能增加师生间的感情。幽默使人快乐,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在师生交流中,教师的幽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早锻炼中,孩子因贪玩经常把自己搞得满头大汗,这时我故意上来一句:“呦,你头上怎么下大雨了?”孩子们一听往往会边笑着边擦去头上的汗。日久天长,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学会了幽默。自由活动时,拉着我,抱着我,跟我开玩笑,还会叫我的名字,我从不介意,师生情深,这正是我所希望的,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件快乐幸福的事。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相信:只有一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师,一个真心爱着幼学生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幸福的教师,才会成为一位真真的好教师!我将关注孩子的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激发与培养、注重孩子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关注孩子的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等等,与此同时,真正地学会关注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和顺应身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体现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的,和谐就是关心,和谐就是尊重,和谐就是平等,和谐更是幸福,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立和谐校园,追求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增砖添瓦。

篇2:新教师的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师的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回首自己将近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四、提出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教师在了解他们的理想之后,向他们提出要求,让学生生活在实现目标的期望状态之中。

  五、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评,在批评中有表扬

  “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方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能主动接近老师。同时对于学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

篇3:新教师的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师的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回首自己将近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四、提出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教师在了解他们的理想之后,向他们提出要求,让学生生活在实现目标的期望状态之中。

  五、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评,在批评中有表扬

  “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方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能主动接近老师。同时对于学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4:新教师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20**新教师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回首自己将近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四、提出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教师在了解他们的理想之后,向他们提出要求,让学生生活在实现目标的期望状态之中。

  五、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评,在批评中有表扬

  “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方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能主动接近老师。同时对于学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的优秀。

篇5:《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本期我们学习了《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内心生成了一种紧迫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不断提高自己。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改变了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 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 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体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义,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音乐具有开发性、暗示性、审美性。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还能极大地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因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课前,他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他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这美妙的琴声上。这时,教师望着学生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音乐只应该为劳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曲子。我们现在听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教师把音量放小,接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写的--”美妙的琴声和教师动情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也为课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