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校庆感言:建兰永远的回忆

编辑:234范文网2022-09-30

  校庆感言:兴永二中永远的回忆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不经意间,兴永中学已经50华诞,我离开母校兴永二中也已经22年了。坐在书房里,看着昔日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青葱的岁月,回到了那个谱写出自己走向成熟的小调的地方。闲暇静思时,总会想起母校的老师;同学聚会时,总会说起母校的往事;走进梦乡时,脑海总会活跃着那一群活泼的少年......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记忆不曾抹灭。

  在母校读书的时间,犹如流星划过天空,但对我们来说,初中三年的读书生涯,那是一段艰辛而又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的兴永二中十分简陋而朴实,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没有操场。学校只有2幢房子,只能容纳12班学生就读。一幢是白色的三层房子,另一幢是绿色的两层房子。两幢房子中间还有一段破围墙,反而成为同学们冬天晒太阳聊天的好去处。那时的母校坐落于永民村下沙田,农舍与庄稼地之间,没有如今城市的喧嚣,简陋的校舍里是和我一样有着青春憧憬和梦想的同学们。

  学校没有食堂。像我家住五溪沙的同学,每天都要骑四趟自行车,行程至少在10公里以上。每到冬天刮风下雨,我们到达学校或回到家,手脚冻僵,脸如刀割般麻木。读点书,经常要接受老天爷对我们的考验,甚是艰辛。

  记忆中的老师们富有爱心。他们用自己全部的知识、爱心与责任呵护我们成长。刚建校时,学校基建项目多,比较乱,时常有社会青年校外骚扰。潘庆明校长到校后,学校进来了一批年轻的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校风明显转好。由于当时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教育商业化氛围不是很浓,老师们勤劳纯朴,经常组织课间免费辅导讲课,因材施教。这种亦师亦友的境界,是何等的恩情。

  记忆中的同学们善良而单纯。那时候,男孩子基本上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女孩子基本上穿着鲜艳大红的衣服,头戴一顶大红花。老师安排座位时,一排女生、间隔一排男生,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完美的红白相间的写意画。那时总觉得天总是很蓝,心就像小鸟一样快乐。当时正逢流行音乐卡拉OK,香港“四大天王”明星的话题成为课间“主角”,郑智化的“水手”小调响彻校园,生活简单而充实。同学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到处都是互助的友情,都是困难时的鼓励,都是学习竞争时的奋发向上的拼劲。

  三年学习中,兴永二中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开启了我们人生发展的航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兴永二中与兴永一中合并,统称兴永中学。而兴永二中校址变成了工厂,成了我们永远的回忆。

  回忆在兴永二中的那段求学历程,弥足珍贵。22年前,我们很自豪,在您的怀里,洒下了汗,洒下了泪;我们很幸运,因您的无私,得到了爱的滋养,得到了知识的灌溉。今天,我们都已到不惑的年龄,在秋天里回忆春天,我们的心里充满感激。亲爱的母校,祝您永远青春激荡,永远生机勃勃!

  兴永强,则教育强;教育盛,则兴永盛。今年,恰逢兴永中学建校50周年华诞。50年的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50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50年的奋斗是永远不变的历史。穿越50年,经历的是岁月洗礼;穿越50年,刻下的是努力开拓;穿越50年,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作为一个学校,50年并不悠久,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让我们共同祝愿兴永中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桃李满天下。

篇2:校庆感言:三千多里长的缘分

  校庆感言:与您的缘分三千多里长

  “含东海之神韵,富罗山之气质”就是我的母校--兴永中学。值您华诞50年之际,回首细数与您的缘分,若一日算行一里路,与您的缘分竟有三千多里长。少年在您怀抱求学遇良师徜徉学海欢乐无限,青年受您感召求职遇益友泛舟教海梦想起航。记忆中有您,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溢满诗情。

  求学“海一中”

  我于1981年9月初次踏入“海一中”的大门,就被您那气派的操场震撼了!因为我来自那个祠堂改建的小学--大塘小学,如一个井底之蛙初见天地之大般,课间就与同学跑遍操场的角角落落,这个粗粗的白柱顶上有块大板板上有个圈圈的是什么啊?同学说:“那是篮球架。”那个长方形的里面都是沙的是做什么用的啊?同学告诉我:“沙坑,跳远用的。”小操场四周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啊?同学说:“那叫冬青。”睁大好奇的眼睛,开始了在您的怀抱求学的1000多个日子。

  当陈宝迪校长那中气十足的金石之声在操场的司令台上荡漾开来时,我才知道您业已成为温州闻名的“海一中”,我们入校的那一年,我们“海一中”出来了一位全市中考状元--陈南华。那时期中期末每班每科最高分学校都会红榜公布,每学期三好学生陈校长都会亲口表扬,为使自己的名字能在红榜上出现,能让校长表扬一遍,我在暗暗努力。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陈宝迪校长的管理理念已是十分科学先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获得成功感,从而自觉进取。对陈宝迪校长的记忆,还有一个深刻的镜头:一场暴雨后,校门到行政楼门口的石头路被淹没,水深及膝,我们高兴地“趟水过河”,还有男同学故意将水花弄大,不知谁叫了一声:“校长在那!”原来陈校长早已卷着裤腿、赤着脚站在“彼岸”迎接我们,那些男同学趟水的声音瞬间小了许多,“校长”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海一中”求学期间,许多老师的德才在我心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国清老师作文讲评课,时时表扬学生的创意表达令我难忘;祝继尧老师教函数时,拿来铁架台,用白纱线比来比去让学生直观认识抽象的函数令我记忆深刻;潘国琪校长教化学让我们用永强话背化学元素:“+1钾钠银氢,+2钙镁钡锌...”至今朗朗上口;张积林老师对变阻器的详细讲解至今历历在目;张国祥老师用标准的男中音读我毕业考作文时,我那小心脏蹦蹦跳着的激动犹如昨天;初三时班主任王华萍老师教几何,让我这样的数学白痴也能考出永强第一的几何分数。

  三生有幸,让我遇见王华萍老师!那时王华萍老师虽只比我们大三四岁的样子,小小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一副黑框眼镜,文静中带有高雅的书生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即使是最调皮的男生,在她的数学课上也能安心听讲。每到考试,我的数学作业本中总会出现她字迹娟秀的字条:“期中考到了,你准备好了吗?”“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这样的字条,对一个内向的女孩的鼓励胜过千言万语。可以说王华萍老师是我人生梦想的引路人,听她上数学课时,我就常常这样梦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王老师一样给学生上课,那该多好啊!梦想成真当了老师后,王华萍老师就成我师德的楷模,做老师就该是这个样子!敬业爱生无私奉献!

  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各位老师的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授课,至真知性的人格潜移默化,才有我学业上的点滴进步。求学“海一中”的1000多个日子,这1000多里路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一日一烙印,烙下勤勉习惯,烙下正直观念,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从教“兴永二中”

  88年兴永二中应“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应运而生,90年我从温师院毕业,被分配到您的分校--兴永二中从教。开启与您1800多个日子里的1800多里长的缘分。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校长曹进峰老师和后来的校长潘庆明老师张国清老师等等老师都是原来“海一中”的老师,所以倍感亲切,以百倍的热情在益友们的相助下泛舟教海学做人师,每天快乐地书写着初入教海的喜悦和收获。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兴永二中的所有同事是良师亦是益友。他们在我初入教海战战兢兢划桨起航时,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永远铭记。老校长曹进锋老师曾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表扬我“最佳小组比赛”卓有成效,“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思维非常正确,“拍拍桌角头不如拍拍肩胛头”是“爱的教育”,老校长的肯定振奋了我的“士气”,梦想之舟划得更快;张积林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甘当人梯当我“副手”--我班副班主任,时时给我“打气”,当班级取得好成绩时,他会笑着说:“你做得不错,是教师和班主任双料。”当学生中出现厌学我急得快哭时,他说:“不可能人人升学,人人优秀,只要问心无愧尽力就好。”那时候的句句暖人心窝又饱含人生智慧的话语,正如一副副强心剂,让我瞬间振作智对教海暗流;更难忘的是我们这些同龄教师,如张芙枚老师、张勇老师、张秀华老师、叶林忠老师等。我们正值青春,有的是热情,每学期期末,我们都要一起骑自行车去五溪村送成绩单,一路欢笑一路歌,到五溪村口我们分头“行动”,因学生不一样,一一送好成绩单,我们村头集合,又是一路欢笑一路歌着回,五溪羊肠水泥路记录了我们的真情,五溪连绵稻田上飘逸着我们的笑声!益友的榜样无穷,志同道合天真无邪的每一位益友,让我笑对教海颠簸。

  现在想来,这1800多个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日子,这1800多里路是人生中走得最惬意最幸福的旅程。

  重回“海一中”

  95年,兴永一中与兴永二中合并为兴永镇中学,我重回当年的“海一中”从教,开始了重回母校的365个日子里的365里路。

  校园依稀还有旧模样,规模大了不少;老师许多都是旧相识,祝继尧老师当时是校长。我当时正值有孕在身又忙着调动,琐事颇多,但祝继尧校长的事无巨细一一照顾妥帖的领导作风,我至今非常敬佩。一校之长日理万机,但每逢碰到我,总会关切地问:“最近上课吃力不?有没有关系?”我常常是红着脸说:“我很好,谢谢。”有一次他说:“我在教办开会,碰到你婆婆了,看来你的调动不要太担心,没关系的。”时时刻刻关心着每一位老师的情绪,这是多么优秀的领导者啊!还有同事朱彩霞,当时是我的搭班老师,她知我疼我,每次课前都安排学生过来帮我拿教具小黑板之类的,每次早自修都代替我落班带领学生早读。这份知冷知热的心意令我感动莫名。

  这365里路是我人生最泥泞的一段路,但因有温暖的校长亲爱的同事相扶相携,而一路顺风顺水。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虽离开您有20个年头,但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还是那样熟悉;母校的一砖一瓦还是那样亲切;母校每一位老师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清晰。感谢您--我的母校,感谢这一路三千多里长的缘分,为我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了我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母校是我远行的罗盘,任岁月匆匆,雄关漫道,前进的脚步将坚定而从容。

  愿母校积50年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篇3:校庆感言:建兰中学周年校庆

  校庆感言:兴永中学五十周年校庆

  我的初中是在兴永中学读的。从兴永中学毕业后,考到瓯海中学,就住在了学校,后来又考到中华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更远离了家乡。

  兴永中学昔日前面有一条小塘河,通往海边的农田。河上有一座小石桥,农忙季节,还不时可以见到满载稻草的农船经过。校墙的东边,就是碧绿的田野。进入学校大门,左边是一座新盖的两层行政楼。行政楼前面就是操场。操场上有一对篮球架,还有一座石台,是学校召集全体师生开会用的。走过行政楼,就是教学楼,可以看见用砖砌成的墙面。整个教学楼呈现出“口”字型,围成一个天井。中间是一个小小的操场。

  初一的班主任是丁士德老师,他教我们语文。他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些趣味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二年级的班主任是姜成昭老师。他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用普通话给我们授课。他喜欢写诗,而且围棋下得很好。我开始学著作诗,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现在还记得有一次他让我去他办公室背一首《黄山松》的现代诗的情景。我在北京读大学期间,还去看望过他,他当时已经从沙村搬到水潭村来住了。我曾经写过一首诗赠他:

  三年不见思君别,瑰丽堂皇作文章。

  灵气挥洒终不去,千里故地菊花黄。

  初三的班主任是张国清老师,也教语文。他在教学上注意问题分析,在学校就是以教学突出而知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是汪振松老师教的。三年级的数学是黄光耀老师。汪振松老师后来下海了,在上海经商。黄光耀老师则是听说调到教育局了。英语是从初二开始学的,刘嘉钦老师教我们初二英语。

  我对写作的兴趣主要是在初中培养起来的。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到大罗山天柱寺郊游。我记得当时写过一篇作文,用了很多比喻和通感来描述天柱寺瀑布,如马嘶,如虎啸,如狮吼,等等。作文修改花了二个月。当时家里有一部《辞海》,上下两本,我就查找各种动物发出声音应当使用哪个动词。作文在学校比赛中获了奖。提高语文,可以从作文的反复修改入手。这是我从写作这篇作文过程中得出的体会。我现在从事法学研究,在写作法学论文的过程中,我都是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最终定稿的。

  初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好像还写过几首诗词习作。我翻查诗稿,其中有一首《江城子》是写过年的,稚气未脱:

  举杯庆酒祝新年,喜洋洋,众身狂。羞了嫦娥,掩脸露半边,裙袜飞扬道什么,天上好,胜人间。时光匆促射似箭,把云嫌,不换颜。看那天色,遥遥横南山。更邀清风来作客,爆竹响,响彻天。

  有一首《桂殿秋》写雁南飞,说“暴风骤雨须到时,大地吟哦还剩谁”,还有一首《鹏赋》,有两句说,“借来蓝空纸墨砚,书成红日颂风雅”,都有点少年故作慷慨豪迈的意味。这些习作,后来经过进一步反复修改,都收在了我前几年印制的《焚诗集》里。

  初一、初二分为七个班,我在七班。初三分为四个班,我在四班。初三大家忙于复习考取高中,初一则是大家刚刚入学,初二是最轻松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非常顽皮,有的同学敢与老师顶嘴,上课的时候起哄,挤兑老师,甚至于“动手”。我记得刘嘉钦老师有一次特意叫我到他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好好学习。

  岁月如歌,青春即诗。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初心就是我们那颗最初的童心,无忧无虑,因无所住而生童真。当我提笔写下以上回忆文字时,在母校兴永中学读书的童真美好时光,逐渐清晰起来。母校永远是母校,老师永远是老师,无论我走到哪儿,都把我的母校和老师深深地怀念!

篇4:校庆感言:母校,对您说

  校庆感言:母校,我想对您说

  20**年,我第一次走进这片广阔的天地,那层层的楼梯上印证着风雨的洗礼,校园,在我眼中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字眼。路边参天的树直指苍穹,芬芳的花坛姹紫嫣红,静默地吐露袭人的芳香。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缤纷的童年。

  那就是您,我敬爱的母校,我就在您的怀抱中整整度过了六年,那风雨彩虹,多姿多彩的六年。

  您是那么美丽。那教学楼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像一位少女,带着古典的高雅气质与深深的文化内蕴。广阔的操场像一片湖,荡漾着往昔欢声笑语的余音。路边,一棵棵小树坚守着,青翠的枝叶间透出斑驳的光影与细碎的天空的湛蓝色。

  追忆往昔,我们在您坚实的臂弯中或踏金色的朝阳,或遮朦胧的细雨,或踩纯洁的初雪,或望阴郁的天空。走在道路上,为与同学之间的不快的纷争画上结束的句号。将折翼的小鸟倾注众人的爱心悉心照料。在书海的字里行间中感悟生活,听朗朗书声在平静的操场上回荡,上课与双双明亮的眼睛中专注的神情,课下其乐融融的欢快气氛。当试卷上寒冷的数字带来的懊恼涌上心头,当批评与斥责带来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同学们温暖的言语带来春风般的慰籍。

  可如今,我们虽着时间的推移成长。我们曾几何时,在一起嬉耍得不到亦乐乎,曾几何时,也对那三尺讲台产生过无限的崇敬和向往,曹几何时也聚在一起也同畅谈未来与理想。但这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却溜出一缕浅浅的悲伤。我们追逐着理想的脚步,憧憬着未来的时光,却发现,我们的童年,我们的天真烂漫与不谙世事都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即将与真挚的友谊,恩师的教诲,还有您,亲爱的母校,承载着我们无数过往的母校,道一声再见,在这所剩无几的时光里,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去珍惜。

篇5:校庆感言:春华秋实九十载

  校庆感言:春华秋实九十载

  --纪念解放路小学建校90周年

  四牌楼附近“都市名苑”小区旁的一条街名为道署街,清朝时道台看中了这处原为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居住过的风水宝地,将衙门建于此而得名。辛亥革命后,当时镇江巨商凌焕曾收购了道署衙门的房产土地,大兴土木,将道署旧房全部拆除,重新建造了别墅、花园和家祠,其规模和质量在镇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现存的“凌氏家祠”和“敏成别墅”两块汉白玉石碑,是近代杰出的书法绘画大师和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老师曾熙题写的。“凌氏家祠”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敏成别墅”也是江苏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之一。

  一九二一年秋,深信教育救国的凌敏成先生目睹地方教育不兴,贫寒子女入学无门,为振兴地方教育和培养人才,独资三万余元,在自家房产土地上创办了“私立敏成学校”。

  敏成学校曾以设施齐备,环境幽雅,教学严谨,成绩斐然而饮誉江南。学校除一般教室外,设有科学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室、音乐室、卫生室、食堂、花房和幼儿园等设施为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到处有小花园,园中有花草、树木、荷花池、假山石等,学生课后活动其间,恢复疲劳,舒畅身心。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速算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野外露营等,学校在田径、足球、篮球、团体操等比赛中多次在全县、全省夺标,名列前茅。民国十五年春,江苏省教育厅长江问渔先生来校视察,见校内校舍宽敞,设备充实,精神兴奋,多赞许,后转呈江苏省长陈陶遗先生,赐予明令嘉奖,并亲题“矜式南邦”以示赞誉。

  首任校长刘江南曾执教于北京大学,为南社中之佼佼者,着有《黄叶楼遗稿》存世。1930年,敏成学校成立了校董会,镇江三老(冷御秋、陆小波、严惠宇)、李韧哉、葛凤池等人担任校董,推选凌焕曾的长子凌少曾为首席校董兼校长。1935年凌少曾辞去校长职务,聘请原穆源学校校长俞焕光为敏成学校校长。俞焕光校长在敏成前后任职34年,着有《儿童日常生活规律之训练》一文,着眼于细小的行为习惯,通过订立制度进行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自控的能力,效果十分显著。今天我们拜读该文,仍受益非浅。

  私立敏成学校解放后改为公办,现名解放路小学,该校历任校长秉承敏成“学以通敏,业以勤成”的校训,励精图志,现已成为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教学先进的现代化小学,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江苏省绿色学校。徜徉在解小校园里,犹如穿行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凌氏的祠堂,玲珑的假山,百年的古木,清澈的水池,古朴的桂花厅......似乎都在讲述着90年的厚重历史。正是这深厚的积淀,不息的传承,使敏成小学时至今日,历久弥新,激励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这校园里勤奋学习。

  凌敏成先生一生艰苦朴素,辛勤经商,待人宽厚诚实,热心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费了不少心血,贫寒子弟入学,一度不仅免收学杂费用,还免费供应学生一顿午膳,毕业生家境清寒而可深造者又多予协济辅助,真正是“裨益社会,造福国家”的明达义士。凌敏成先生一九四○年病故于上海,他的儿子凌少曾和凌幼曾继承父业,继续投资兴学,弘扬凌家办学传统。

  凌敏成先生的后裔除大房有一些在镇江外,二房的后人大都在美国和台湾定居,其后人也经常来学校走访。凌敏成先生有个在台湾的孙女叫曾守扑(又名安娜),曾于1991年回大陆参加解放路小学(敏成小学)70年校庆,并向市府提出请求将“凌氏家祠”归还学校,以了却其祖父生前教育兴国的遗愿,以慰在天之灵。但因当时的种种原因,此愿至今仍为憾事。

  九十年风雨沧桑,九十年春华秋实。值此解放路小学建校90周年之际,解小人深刻感恩创办人凌敏成先生,深切缅怀为解小作出贡献的先辈们,深情思念在五湖四海的校友们。解小人决心进一步弘扬传统,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给解放路小学的校史续写更为灿烂的篇章!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