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育漫画》读书心得

编辑:234范文网2021-10-31

  《教育漫画》读书心得

  《教育漫画》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这是洛克在流亡荷兰期间,曾担任友人爱德华·格拉克之子的家庭教师,并与格拉克进行多次通信讨论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1963年,洛克将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并以讨论绅士教育为话题,发表了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画》。该书反映了洛克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当时资产阶级最关心的绅士培养和教育问题,对英国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洛克在《教育漫画》中一开始就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洛克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不同于以往的封建社会把人的形成看做是遗传或天赋的产物,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洛克认为英国的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绅士教育上,他重视绅士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知识。他曾说过:“英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有地位的国家,原因是我们有德行、本领和学问。”洛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的道德观念与品质,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知识和能力,有在各种场合与人进行交往的礼仪和规范。

  如何对绅士进行教育,洛克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他主张由父母聘请优秀的家庭教师来培养绅士,而反对他们到学校去接受教育。洛克站在上层社会的立场上,认为社会上“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学校里情况复杂、道德败坏,儿童到学校去,会由于“传染”而失去“纯洁”和美德。因此,他主张绅士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举止文雅、思维敏捷,学习容易和迅速。总之,在洛克看来,绅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是不能获得的。这样的教育思想当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反映出英国当时时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在《教育漫画》中,洛克把绅士教育的内容作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的划分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立法,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于体育的见解,对资产阶级子弟在身体素质上提出严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洛克认为要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各方面的德行,主要有:勇敢、坦白、公正、大度、谦虚、克制、聪敏等。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主张首先要以理性为指导,从小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让儿童所有的欲望和动机都服从于理智。他强调,说理教育主要是让儿童明白,支配儿童活动的不是情感和欲望,而是理性,应让理性伴随着儿童成长。

  其次,重视榜样示范作用。洛克说,成人可以尽量地对孩子谈论礼仪,但孩子的伴侣是什么样子,孩子的仪态就会是什么样子。在《教育漫画》中,洛克把智育放在仅次于德育的地位。他认为,对一个绅士来说,“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做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当前,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家长和学校所接受,逐渐形成共识,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议事日程的一项中心工作。而小学教师正历史性地站在这一前沿。为此,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全面提高小学儿童素质的角度,对小学儿童的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意识、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仍抱着陈腐的观念;或不思进取,修养低下;或屈从升学压力,方法粗暴,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沉,学生的身心必然会受到伤害。

  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启发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照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问题。

  学习教育名著,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研读教育名著,从中获得理论、思想、观点,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

篇2:读书心得:教学反省

  读书心得:教学反省

  随着教育改革呼声的四起,教师的角色也随着改变.在以前,教师的教学都寻着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重覆上演.而随着日渐兴盛的教改呼声,似乎这一切都无法适用。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教学反省”的意义,目的以及其重要性,并明白的指出了如何进行“教学反省”.所谓的“教学反省”乃是指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态度做一深切的分析,并进行解决方案的设想和判断,进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是进而改进整个教育理论的一个过程。

  在进行整个教学反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莫过于教师的态度,根据杜威(John Dewey)的看法,一个教师应该有的态度应为:开放的胸襟,负责任,专心诚意.有了这样的态度之后,教师才能主动的倾听外界的所有讯息,并且能够自我诊视,并且勇于超越各种限制,真正的做到教学反省。

  在文中,作者也明白的指出一个教学反省所应有的历程,其历程可以归纳如下:

  分析教育问题和情境

  从各种观点审视问题

  进行手段与目的的分析

  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进行专业判断

  采取具体的实践行为

  经过上述的步骤,一位教师可以对于自己教学做一检视.但在实际的状况下往往会无法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做自我反省之时应该主动的去和其他教育专业人事进行讨论以修正自己的观念。

  读完本章后,给自己最大的启示是如果想要扮演好一个教师的角色,自我的反省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在学校修课的过程中,我们所学到只是一些理论和一些假想的教学情境,而真正教学时所面对的状况可能是千奇百怪,所面对的学生和学校环境更是多样.想要真正的扮演好一个教师,真的要有开放的胸襟和负责任的态度,再加上诚意的态度,敢面对自己,才能发展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整个大环境的教学方式。

篇3: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现代哲学认识论正切开新的视角探讨认知的两极性(主体性、客体性)及其张力。我们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认知活动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

  所谓“张力”,实际上是一种拉力,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间所能承受的拉拽的力量。其相互作用具有使物体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认知张力则指在认知活动中(比如小学数学教学),由主体(师生)和客体(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思维结构与方式,即思维的立体网络。主体的探索使这种立体网络发挥出最大功能,从而获得比较稳定的、高级的认知效果。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几点基本共识:1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2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3必须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可能性;4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打开思维通道,形成“顺应”“同化”的态势,获得比较高级的认知学习。这些基本认识不仅证明认知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启示我们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认知张力”的研究,以此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

  主体性、客体性是认知的两极,是互动的、对立统一的。在认知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平常说的“主体”“主导”是主体性的两个方面。教学中的客体是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图片、音像资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学具等等。为什么说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呢?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学生)获取关于客体(学习材料)的知识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认知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主体性、客体性是认知的两极,是互动的、对立统一的。在认知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平常说的“主体”“主导”是主体性的两个方面。教学中的客体是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实物、图片、音像资料以及供操作使用的学具等等。为什么说主客互动是认知张力的条件呢?教学中的认知,是主体(学生)获取关于客体(学习材料)的知识或原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发展智力,这是主体认知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5)加减法的产生;(6)运算的进行等。可谓丰富多彩。学习者和学习材料同步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认知客体---学习材料,则是认知张力的必要条件,它以“合规律性”的原则呈现.课改以来义务教材在实验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改进,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便教便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体系。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考虑到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递轻学生参与的单一滞后的模式。尤为突出的是,教材中“想一想”多了,“摆一摆”多了,例题中要求学生“填空”的地方多了,“解法一、解法二”多了,“比较课”多了,“整理与复习课”多了,从而使学生进入到认知结构的深层次中.

  主客互动是一种积极活动,既有学习者一系列的外显的认知活动,又有学生以“观念形态”进行着的内在思维活动。作为客体的积极性,在于它的科学有序的整体构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对主体具有吸纳作用。同时它能带动主体以积极的情感、意志,主动地探索,科学地认知。认知的张力是主客互动形成的。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纠正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过分强调主体而忽视客体的偏态,具有一定作用。

  二、师生互动是认知张力的动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主体或教师主导的作用都不可替代。维果茨基说过,“最近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了教师的帮助,学生就可能不断地从“最近发展水平”向“现有发展水平”转化,推动儿童向深层次发展。我们来看“十几减8”的教学。在师生互动作用下,学生掌握算理,顺利完成11-8、13-8、15-8、12-8、16-8后,例4发展为“想一想:14-8=()”。按照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一般这样引导:想8加()得14,因为8加6得14,所以14减8得6

  。但高明的教师并不到此为止,他想带动学生调动自10以内数的认识以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张力;而聪明的学生也并不满足于用那个算理去想。师生的默契使这种互动关系协调运动。教师一个“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就活跃起来了,各种不同的想法随之呈现出来:(1)想14拿去8,还剩6(低级思维,但也属一种不同的想法,因为认知的张力并不限定学生的认知“搜索”);(2)想10-8=2,2+4=6;(3)想把8分成4和4,14-4=10,10-4=6;(4)想14-7=7,7-1=6;(5)想14分成8和6,8-8=0,还有6......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互动能保持认知的积极状态,有助于张开认知的空间,而且它驱动学生打开认知的各种通道,获得丰富的认知成果。奥苏贝尔解决问题的“四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情境命题;第二阶段,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第四阶段,解答后的检验)中,第三阶段“填补空隙”的说法很形象、准确。填补“空隙”正是因为认知张开后有了空间空隙。学生看清了“已知条件”(他当时的状况)和目标之间的空隙和差距,就必须占领这个空间,填补这个“空隙”,实现师生互动。

  三、探索与表达是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

  为什么把表达作为认知张力的表现形式来说呢?道理很简单。主客互动、师生互动,已使学生产生大量的思维语言。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维语言,说出所想所思所得,才能真正展现认知张力的全貌,使“认知张力”成为可视可听的东西,而不至于产生“认知张力”是一种玄谈的误解。而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是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个完整过程的终极环节。

  口头表达,能使教师掌握学生在张开的认知中的全部活动情况。这些活动情况便于我们分析认知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这种表达,才使学生的认知加深加强,才使学生积累新的认知经验,以便解答有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探索与表达也是互动的,表达不充分,需要再探索,探索促表达,表达又检验探索的水平。我们认为,利用和发展“认知的张力”是实现认知目标的优化途径,以主客互动为条件,以师生互动为动力,以探索和表达作为认知张力的存在方式,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的。

篇4:读书心得: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心得: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是一种习惯。

  英国作家毛姆说他喜欢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诗,这是他读书的习惯之一。欧阳修的“三上”“三多”是他的阅读写作习惯;三国著名学者董季直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是他争分夺秒学习的习惯;司马光的警枕夜读是他克服瞌睡,增加时间的习惯。读书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读书是一种需要。

  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条件,满足的是自己知识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充实,是物质生活不能提供的。躲在书房里,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籍,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实是一种享受。一册好书在手,为情节所牵,为人物命运而挂,真可谓: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

  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会无一点尘。”不断诵读,在回味中享受,读书人一旦获得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还怕品不出书魂、书香、书韵?读书,需要反复咀嚼且品味,就像吃豆腐干,嚼过来嚼过去,临了吞下细细的香末,还有余味在口中。享受书中的情节、细节,哪怕是一句话,有时都可令读书人以为哲理无穷,视为至宝。享受,有时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模糊;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乃享受的一种境界。

  读书是一种超越。

  读书,拨亮的是人的心灯。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超越的梦想都是从读书开始酝酿的。九岁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亚洲首富孙正义在23岁的时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医院。在两年当中,他阅读了4000本书,平均一天阅读5本书。书,不是五彩斑斓却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在茫茫戈壁迷失方向后抬头望见的北斗星。有书相伴,读书人必能做个明白人,沿着预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必能“骐骥一跃”,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凄风苦雨。善于读书的人,不光停留在一种享受的快乐,他懂得在书中想象,在实际生活中找寻自己的踪迹,于是他需要用语言表达去创作,由读到写,就是一个实质性的伟大超越。

  读书是一种快乐。

  假如你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当你刚刚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你的心绪此时是那么疲惫,那么你不妨坐下来,拿起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阅。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感到是那么惬意,似有一阵柔风迎面轻拂,你的心像花蕾在轻轻绽放:书籍会让你体验到情感的一切滋味:生、死、爱、恨,欢乐和痛苦,进取和消沉,英勇的和悲壮的,它们穿越时空而来,你的心被情感紧紧抓住,不能自禁,时喜时悲时怒时哀,在书籍的情感河流中浮沉。读一部平庸的书,你是在同一个平庸的人对话;读一部高雅的书,你是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通过想像,你才能真正走进书本,去体验情感,去跟作者和人物对话,去陶醉去沉迷。

篇5:读书心得:书本是无言的老师

  读书心得:书本是无言的老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