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ZJ附属小学亲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总结

编辑:234范文网2021-12-16

  附属小学亲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总结

  --着力打造亲民服务品牌 努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为将“幸福淮安”亲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努力提高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和谐校园主动发展”品牌,将行风建设作为形象工程来抓,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奉献精神,实实在在找问题,认认真真抓改进,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深入细致地找亲民服务中问题

  开展“三个一”活动

  一直以来我校,全体教师每学期坚持走进学生家庭进行一次家访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我校每个学期都开展一次“家长评教”活动,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对学校提出更具针对性建议。

  开展一次“幸福教育我做什么”讨论交流活动。为了加强师德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师德规范学习、按时评选“每月之星”。期末开展“师德标兵”“感动附小十大人物”等评选,举行“师德宣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校对教师、学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设备老化、学生活动场地太小、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比较少、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学校针对这些问题正在逐步整改。

  二、实实在在地抓亲民服务项目

  1.为了确保淮海路校区改造进度与质量,每月现场督办会议,会议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督查力度。工程实行进度倒计时,有些工作能交叉进行的,交叉进行,二期工程顺利开展,确保9月份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2.对陈旧或老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对学生课桌椅进行了维修更新,对暂不改造的50多口教室里的高亮度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维护与更换,确保正常使用。同时添置教师办公使用的电脑。

  3.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每学期均对全校学生家庭进行摸查,确定资助对象,对困难家庭学生每位给予1000元资助,今年2月份在幼儿园和小学共资助了198名儿童,计19.8万元。今年11月份再次在对全校(含幼儿园)学生家庭进行摸查,确定资助对象193名,现已上报。

  4.为了更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一位教师选择2-3名学生为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定期对帮扶对象进行谈心辅导,鼓励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或深入家庭,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的困惑。一学期对教师考核一次,成效显著的授予“爱心奖”。

  5.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把家长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办好教育。发挥家长的职业和个体优势,挖掘教育资源。让医生讲保健、警察讲安全、军人讲军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五年级学生、家长、教师开起了圆桌会议,实现家校沟通的无缝对接;四年级成立“七色花农”家长志愿者服务团,家校联系独辟蹊径,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六年级部分家长参与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中,由于活动组织好,影响大,成效显著,学校邀请他们参加升旗仪式并给他们颁奖。

  三、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近几年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艺术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z师范学院教科院伍红林院长观看我校庆六一文艺会演后,总结了这样三句话。“看到学校‘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看到孩子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看到学校秩序井然的管理”。正如他所说,学校贯彻的教育理念是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班队建设全员参与,人人有岗,定期轮岗,让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

  在落实国家课程同时,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作为补充。学校开展乐器进课堂活动,一二年级以口风琴为主,三四年级以葫芦丝为主,五六年级以竹笛为主。今年六一会演,学校操场成了学生展示艺术素养的大舞台。台上几十人演奏,台下成百上千人应和,每一个人都是舞台主角。一个年级上千名学生同时演奏一支曲子,是多么地精彩与壮观。市人大刘希平副主任、市政府王红红副市长、市教育局朱亚文局长,以及与会社会各界朋友对孩子的表现都都赞不绝口。“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和以“金娃娃”艺术团为龙头的多个特色团队为同学们搭建起展示特长的舞台;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会交际;“娃娃校长”、“鸾娃管委会”、“雏鹰电视台节目主持”......多样的岗位体验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在今年由团市委、教育局、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科学小院士”活动中。从全市不同学校的1400名优秀选手中评选128名入围答辩,一附小有30名,占四分之一,是全市入围人数最多的学校。

  四、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我校先后与南马厂中心小学、纪家楼小学、z区实验小学、工业园区实验校等多家学校开展校际联谊活动。还组织专家团队到盱眙县三河实验小学和洪泽县实验小学,对两县区的部分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让教学理念、方法、成果相互影响辐射,促进区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在深入推进行业行风建设,深化“幸福淮安”亲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群众的需求,上级的要求还有距离。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把以下几项工作作为重点:

  一、抓好校园改造工程,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让我们学生接受更优质服务,让我们学生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更满意。

  三、继续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促进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作贡献。

篇2:第一附属小学教师发展部工作总结

  第一附属小学教师发展部工作总结

  在“新基础教育”成事成人的思想引领下,努力打造一支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乐于总结反思的教师队伍。搭建“四大平台”(课题研究、读书交流、名师大讲坛、论文评比),实施“三大工程”(基本功竞赛、名师培养、师徒结对)。在活动中锤炼师能,促进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一、搭建多种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 炼基本功 大显身手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组织了全校108位老师的基本功大赛。从粉笔字、演讲,备课及课件制作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赛。各个学科从中选拔了一名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市基本功大赛。对这些优秀的选手根据市大赛项目及要求,成立指导团队,对他们的进行有计划的强化培训,最终在市基本功大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融合资源名师讲坛

  为了提升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水平,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名师大讲坛活动。本学期z的英国见闻,z的电子白板与学科的有效融合,都开阔了老师的视野。陈进先所长如何写好教海探航的征文,让老师知道如何去写。z总编及《江苏教育》编辑部老师,对各科的论文进行了一对一的点评,让老师知道写什么才用价值。

  级部层面每周安排1-2位老师交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与感悟;多位教师登上讲坛,给予教师理论的提升与实践的分享。

  3.青蓝工程促教师成长

  学期初我们召开了师徒结对会议,对上学期的情况总结。新老师制定了成长计划,他们的师傅对计划进行认真落实。在四月底进行了徒弟展示课,课前他们的师傅精心指导他们备课,我们发现很多青年老师在师傅指导下成长很快。例如:王文雅老师第一次对全校上课就有突出表现。

  4.博览群书广泛阅读

  我校开展了全校教师读书活动。学校给备课组订了各类教育教学类图书杂志。教师自发成立了非行政组织“喜悦”读书社。有67人老师志愿加入,他们约定读书内容、约定交流主题,约定交流时间,读书成已成为老师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本学期还进行了一次全校的读书交流会,会上有九位老师好读书的老师畅谈了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书籍,对青年老师读什么、如何读、读了有什么用都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5. 以赛促研以赛促思

  (1)论文评比

  为提升教师研究意识与能力,今年举办了校第一届“求真杯”写作比赛,并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121篇。学校高度重视“教海探航”、“师陶杯”两个的牌名征文活动,将“求真杯”征文活动作为第一轮拉网式的筛选。对选出的较好的文章,我们第一轮先自己分组12个大组修改,第二轮请校外专家进行点对点的个别辅导,第三轮唐校长、邱校长亲自对十几篇文章进行面对面的精改,目前老师都在认真改,相信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2)评课竞赛

  为了提升老师们的评课水平,我们以校演练场课为案例,进行一次全校性评课竞赛活动,很多老师都能积极参,全校从收到150篇中评出了60篇一等奖。

  二、做实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好地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课题观摩促进深入

  本学期有22个不同级别的课题,课题组长为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与组员共同商讨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确定阶段性研究目标。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本学期组织了对z四个课题研究活动进行阶段性观摩,介绍呈现课题研究的方式及阶段性研究成果,反思阶段性研究中的问题,调适后续阶段的研究路径课题组研究的情况进行把脉,指出研究中经验与不足。特别是张丽课题组对全校课题组对全校进行观摩,对课题组的研究起了师范引领作用。增进了课题研究的实效。做到真研究、真实践、有真成效。

  2.课题研究突出成果。

  教师自主课题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做到学校大课题的融通。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组的特点,突出自己课题研究成果,改变以往研究走过场的现象。

  3.认真谋划,申报主课题。

  本学期我们以新基础研究为依托,梳理各学科、各级段研究专题及目标要求,立足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积极谋划申报学校主课题,目前已经进行已请伍院、z所长进行了前期策划。

  三、做好校际结对工作,提升学校影响力

  1.互助共建,发挥名校的辐射效应。

  本学期z校长、z校长分别带学校骨干老师送教到z区纪家楼小学、开发区徐阳小学,z校长带队送教到z区,他还亲自上示范课。他们带出不仅仅是优秀的课,更带去了新课改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的思想变化,行为的改变,让更多的听课老师从中有所受益。

  2.互研共学,发挥基地校的引领作用。

  在与z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校的协作中,继续发挥了我校在区域均衡教育发展中的辐射作用,这学期我们各学科的第一责任人及一些骨干老师参加了共生体学校的3次普查。还经常到共生学校指导他们备课、听课及评课,扩大了教研圈子。

  总之,我们以“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扎根性研究为契机,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推教师快速成长,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篇3:附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工作总结

  附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工作总结

  自我省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以来,z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把省教育厅全面落实20**、关注苏北教育、扶持苏北教育的这一重要举措化为具体行动,为提升z市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新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z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年我们学校支援的两学校是:楚周恩来红军小学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这两所学校都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根本没人问。我们学校选派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桑为清老师到楚周恩来红军小学支持英语教学,选派有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胡茂栋、臧小红两位老师到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教六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同时z市工业园区实验小学也选派了几名年青老师到我们学校带班学习。

  一、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与城市教师队伍相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职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小学科、新兴学科、课改学科的合格教师少;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素质偏低。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保证。为了进一步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名校资源优势。每一年都会从城区的学校,选派师德高尚,业务强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去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去支教。同时也会从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去选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师资相对强的城市学校学习。对于省、市这项工作,我们淮师附小积极影响号召,不仅每一年都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去支教,还发挥整个团队中的所有资源为这些学校服务,以便更好发挥名校的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二、领导高度重视,多方面给予帮助

  1.选派业务骨干,发挥他们的日常引领作用

  每一次支教要求下来,我们学校都会发动老师积极报名,在老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再由学校选派优秀的老师去。每一次校领导都亲自把选上的优秀老师送到所在的学校,对他们提出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树立形象,要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发挥引领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肩负的的责任。

  他们扎实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在教学中他们还能认真备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他们还通过上师范课,开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日常研讨等形式,把我们学校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中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所的学校,带动所在学校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以便加快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支教的老师不仅在业务上,在师德上也起了带头作用。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完成教育局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的各项支教任务。

  2.出台多项措施,激发支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市教育局要求市内各优质学校必须做好支教人员的选拔工作,真正把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骨干教师选派到支教第一线。同时要求对参与支教任务的城区教师落实相关政策,不仅要确保每人每月的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而且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支教教师倾斜。并规定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把市内学校间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效实施,彰显效益

  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我们深知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批好的老师。张凤英校长亲自多次带着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第一责任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一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便老师们更好理解新课标的精髓所在,从而在备课时,加深对教研的重点、难点把握,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他们还把我们学校进行的新基础实验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新基础中的一些抽象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出的讲解,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

  2.多次送教到学校。我们学校组织了三次送教活动。浦岸民校长亲自带队,选出语文、数学、外语、班队课上的好的优秀老师送教这两所学校。把优秀的课堂教学送教到所在学校,让那里的老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好课,让那里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名师的课堂精彩。同时,我们也会请所在支教学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看看,听听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的交流学习更加发挥整个团队教师的作用,以便更好落实责任目标。

  现代媒体走进课堂。这些学校在现代教学技术上有一些简单的设备但没有用起来,我们请了这方面专家对全体老师进行了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还把电教课也送到了这些学校。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开展“好书传递,润泽童心”活动。十月是一附小的读书节。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书香里,一附小老师听说了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孩子非常爱读书,可是因为学校周围都在拆迁,方圆七八里内没有书店,购书难成了他们读书的最大障碍。于是发动全体学生捐一本书。捐书现场设在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主教学楼前,五六年级的300多名师生参加了活动。来自一附小五年级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然后是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方桂花副校长作总结,之后与会领导老师为各班级代表送书。活动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达到高潮。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图书送到孩子们的手中,他们的眼中闪动着对书的热爱,对伙伴们的感谢。他们约好,今后保持联系,一起分享读书收获,一起成长。书串起他们的友谊,更是书润泽着每一个向上的生命。z市电视台《七彩阳光》栏目组听说了这一活动之后,也来到了活动现场进行报道。

  z市教育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我们学校将全力支持这项工作长期的开展下去,为z教育均衡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篇4:附属小学创建省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附属小学创建省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z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作为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省实验小学,在创建省文明单位工作中,以“务实创新,与文明同行”为宗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让校园成为教育的圣殿

  物质文明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学校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明入手,充分体现“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明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明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明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济、实用。一附小的校园环境的建设还力争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著名人大家的至理名言、老师的谆谆教诲、孩子们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格言警句对同学们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z师院第一附小始终把绿化美化校园、改善生态环境、增进环保意识作为学校环境育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创建优美绿色校园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逐年分片开展绿化;分割教学区、活动区、居住区,建成了几处校园文化区,如:励志园、追梦亭、求知苑等,内设竹亭、长廊、雕塑、小品,同时加强了绿化区的规划,植树、种草、栽花。真正做到了环境育人,体现了校园品位。在全面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保证经费投入,保证科学合理,保证优美高雅,使z师院第一附小成了名符其实的绿色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

  目前z师院第一附小的绿化面积达到58.5% ,围绕整个教学大楼,共有二十余棵棕榈树和十多棵香樟树、数棵桂花树,还有一些诸如玉兰之类的乔木植物,校园的栅栏种植的是爬墙植物,已形成一个封闭的但又通透的植物屏障,基本形成“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在优美的环境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舒心工作,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愉快学习,修身养性,快乐成长。

  二、秉承“求真”校训,育新淮少年

  学校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的思想--校训“求真”。努力追求教育的本真,遵循和探索适合师生发展的一切规律,培育真人。“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的校风就是“求真”思想的最好的诠释。学校的“动真情、传真知、做真师”的教风,就是从儿童教学的根本规律出发,充分把握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采用真情式教育;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诚实、朴实、踏实”的学风,就是让每个孩子成为“真人”;校歌《生活》引领每个孩子探索生活之真。学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确立了“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力争全面和谐,追求持续发展。”和“在实践中体验学做创,在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办学理念。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三真”办学愿景:让真情在这里延续,让真谛在这里感悟,让真理在这里闪光。

  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引下,确定了学生的“四个学会”的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后又逐渐形成了“诚信做人、智慧生活、科学学习,快乐成长”的培养目标。学校致力于“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实验研究,努力践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把在校外获得的生活经验运用到他的学校学习中去,同时,又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学校努力围绕儿童年龄特征和生活特点构建基于学生视界的“快乐生活”课程体系,培养“生活的主人”;努力探索“快乐生活”思想指导下的办学模式,深化“快乐生活”的内涵,使孩子心灵得到关爱、德行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塑造,智慧得到生发,个性得到张扬,生命价值不断被唤醒、提升,真正感受到阳光教育的温暖与幸福。

  三、以人为本,管理彰显文明

  学校制度建设时,着力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制度的高效执行两方面工作,从而有力的推动学校文明建设。z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思想,以“民主、科学、和谐、高效”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建立起来的制度性价比很高,与学校的精神价值一致,充分体现出制度文化的先进性。首先是以人为本。制度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其次注重开放民主。学校秉持开放的态度,吸纳更多经验,集中更多智慧,整合制订出更有效的学校制度。全校师生积极主动提意见建议,让他们成为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服从者,同时成为设计者和参与者。第三是与时俱进。学校制度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以不断修正完善。制度的建立不是为了领导层根据规章制度条文上的规定对师生员工进行严格奖惩,而是在不断动态完善中内化到师生员工心中。z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探索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扁平化交叉式组织管理结构,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简化管理程序,明确操作流程,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中,努力构建自主、精细、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给予一定的时空,实现自主;强化一个意识,追求精细;养成一种品质,做事高效;塑造一种精神,敢于创新。五十年的学校发展中牢固树立了科研兴校的信念,以科研促教师发展,形成了使每位教师 “师德高尚、素质一流、发展全面、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

  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紧紧跟随国家课程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真人。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学校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组在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实践“20**表”的重要举措。为保证质量,学校除开展正常的业务学习,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外,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作讲座,举行独具特色的“三杯一练”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领导重视,分工明确,条块管理到位。学校引领全体教师牢固树立20**,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先导,以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常规管理为保证,以课题研究为动力,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抓手,以督导评价为激励,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附小的教学工作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力争全面和谐,追求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立足于内涵发展,打造“魅力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一附小的孩子形成“善学习、会思考、懂生活、知做人、勤实践、能创造”的独特品质,学生以“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实现了每一个孩子主动、全面、有差异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深受中学的欢迎。作为淮安市初等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一附小教学质量在全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了上级部门肯定和家长的信赖。

篇5:副校长在全省电大系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

  副校长在全省电大系统20**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

  同志们:

  全省电大系统20**年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会议时间短,内容多,但效果较好。在这次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z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省电大在我省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形势和面临的新任务,对电大办开放大学的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对全省电大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省电大副校长z同志传达了中央电大6月份召开的“20**年全国电大书记校长会议”精神,并对《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曹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省电大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分析了全省电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我省电大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要求。与会同志还围绕“如何建设开放大学,加强系统建设,做好当前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广泛交流了思想,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总的来看,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会议取得的收获

  一是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参会同志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起点高,信息全,传达细,解读精。会议既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指示精神,对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进行详尽解读,又听取了省教育厅领导和省校领导的重要讲话,既分析了电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结合我省电大实际,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要求。通过这次会议,使参会同志进一步提高了电大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了发展思路。大家认为教育部对电大的定位是准确的,依托电大创办开放大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必将给电大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建开放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参会同志认为,我省电大系统在向开放大学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中,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电大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有些是电大自创立以来先天形成的,有些是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后天积累的,有些是全省电大系统带有共性的问题,有些是部分基层个性的问题。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直面挑战,正视困难,勇于负责,把握教育趋势,贴近社会需求,发挥系统优势,创新办学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坚定信心,敢于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机遇总比挑战多。

  三是通过围绕大会主题展开广泛研讨,交流了心得,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凝聚力。参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创建开放大学的过程中,系统优势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全省电大和基层电大是整体和局部、共生共存的关系,省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基层电大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形成稳固有效的系统优势。同时,各级电大更要充分重视和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局部优势,继续保持地方电大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结合地方办学需求,紧紧依靠省电大的管理和支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扶持,稳固住各级电大的教育阵地,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与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创建开放大学是电大系统当前和未来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全体同志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开放大学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研究、分析任务与目标,着眼于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局,主动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终身学习需求,进一步增强创建开放大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更好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传达好会议精神

  一是认真消化和领会会议精神。由于这次会议内容多、时间短、有许多内容还来不及认真思考消化,回去后各级电大利用一些时间进一步学习会议文件,领会会议精神。二是要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及时向全体教职工传达并组织讨论,谋划新的思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围绕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三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内涵建设。夯实教学资源、科研、师资队伍和教学教务管理水平建设的基础、提高信息化水平,创新管理模式,练好内功,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四是巩固、扩大办学规模。以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创新办学模式,在做好学历教育同时,注重发展非学历教育,打造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新格局。

  (二)认真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校已正式成立我省开放大学建设的专门机构,各级电大,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相关工作的领导,研究策划和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强学习宣传、达成思想共识。各级电大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开放大学有关文件精神和知识,充分认识我省创办开放大学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共同营造全体动员、目标明确、行动一致的事业氛围。三是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开放大学的创办是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应当立足长远、顺势发展、做好电大当前各项工作。当前,根据全国会议精神和省里的指导意见,我省开放大学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全省各级电大务必要坚定信心、围绕开放大学的创建要求,对照本单位实际,找出差距,抓住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四是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运用好电大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通过积极开发承担如“社会教育”、“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动地帮助政府解决当地教育难题,进而得到政府对电大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提升电大办学的承载能力和社会认知度。

  同志们,创办开放大学的事业已经拉开了帷幕,担负起我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历史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在省教育厅和中央电大的直接指导下,我们要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共同开创我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新局面,迎接电大更加美好的未来!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